2003年8月15日正式创立的MySpace最初模仿多于自身创新。创建MySpace之前,德沃尔夫的专长是发送垃圾邮件,安德森则负责一家色情网站。但是,Myspace好比一家好莱坞式传媒企业,和Google、雅虎等技术型网站不同,拥有热情和创造力的人们在这里竞相登台献技,人类的创造力成为网站核心。2004年3月,MySpace在访问网页次数方面超过了之前的Friendster,成为最大的社交网站。
然而,在之后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后,只在几年间,MySpace又从顶峰瞬间跌入谷底。
互联网本身的缺陷
2006年,几起关于MySpace的强奸案让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理查德·布卢门撒尔大发雷霆,他是位作风强硬的检察官。登录MySpace后,布卢门撒尔发现,MySpace用户无论儿童、成人,只要注册时在选项卡上“唯性主义”一栏打钩,就能轻松找到性伴侣。在这里,色情几乎泛滥成灾,儿童也能够加入成人聊天区,成人和儿童都在撒谎——年龄或其他任何信息全是假的。MySpace从未拿出半点儿力气去证实用户登记的年龄是否真实。
这让布卢门撒尔感到震惊。2月2日,他发布新闻通告称,由于MySpace“向未成年人提供接触色情和其他儿童不宜的资料的便利机会”,检方将立即对MySpace展开调查。通知发出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更加深了民众对MySpace的不良印象。用社交网络研究学者达纳·博伊德的话说,全美上上下下几乎都已被由MySpace引起的“道德恐慌”包围。而在批评风暴向MySpace袭来之际,MySpace拒绝走向镜头为自己辩护,这无疑会使自身的处境更为恶化。
继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发出公文的第二天, MySpace为改善网站的安全采取各项措施,MySpace建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筛选照片。并且把用户年龄限制调低到14岁,削弱了孩子们在填写年龄时撒谎的动机。此外,网站还禁止成人用户搜索幼童。总检察长建议把用户准许加入MySpace的最低年龄提高到16岁。MySpace方面辩称MySpace通过设置较低年龄准入标准,能够有效说服孩子们填写真实年龄,再由网站为低龄用户提供特殊保护措施,MySpace反而会更加安全。
MySpace的安全问题上沉默了一个月以后,德沃尔夫终于决定在3月6日接受媒体采访。他告诉美联社记者:“这不单是MySpace的问题,这是整个互联网的问题。”他称父母应当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安全使用互联网。他说:“在商场里和陌生人交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同样,在互联网里,你也应当保持警惕。”不出所料,德沃尔夫指责家长看护不周,更加激化了忧心忡忡的家长和国会议员们对MySpace的不满。总检察长布卢门撒尔火速发函命令MySpace立刻修改网站。
MySpace为了敷衍布卢门撒尔,悄悄地对网站作了多项修改:增添浏览器功能,禁止未满18周岁的用户选择“唯性主义”选项;免费提供过滤软件,家长下载后可阻止本地计算机登录MySpace。MySpace还挑出“浪漫和情爱”等特定讨论区,将其设置为成人专区。此外网站还加大力气通过在页面中搜索未成年人用语习惯,找出14周岁以下儿童的主页,集体注销。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悄悄进行的,网站从未发出过任何正式通知,目的是让MySpace保持其叛逆、年轻的形象。
但是3月30日莱文索恩揭开了MySpace的秘密。在美国银行大会上,莱文索恩公开宣布MySpace已经删除了20多万未成年人的主页和包含淫秽或色情内容的主页。安德森对此异常愤怒,他相信,像这样把MySpace描绘成受大企业集团监控的特务统治区,对MySpace的凝聚力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工程师尼加姆着手在MySpace组建一支工程师团队“红色纵队”专门处理安全问题。他给“红色纵队”下达了一道微妙的指令:清理网站以取悦监管部门和市场人士,但是注意尺度,不可惊吓到不受各种清规戒律约束的广大用户群。
父母仅被允许看到子女登录MySpace时使用的姓名、填写的年龄和登陆地点。他们不能阅读孩子的电子邮件,甚至不能浏览孩子的主页。尼加姆说,他们的想法是“给予家长一个工具,强迫孩子和家长互相沟通”。“红色纵队”给这个项目取代号“杨柳风计划”,并将之列入MySpace待开发产品目录。可惜开发师们手头已经有一堆紧急任务,从抵御黑客到升级广告系统,紧迫程度似乎都超过“杨柳风”。在这期间,各种对MySpace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my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