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
2011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上升乏力年。经过十年的黄金成长期后,随着政策的转向、竞争的加剧、需求的提升,以廉价著称的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空间持续萎缩,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加之不断变幻的车型、凌厉的营销降价、民族大义的求救呼喊,自主品牌的这些传统招术正在一一失灵。在合资品牌面前,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几乎土崩瓦解,应对乏力。
这样的局面并非没有征兆,自主品牌试图改变低端低价的品牌形象已持续数年,但遇到的难度与障碍也是空前的。2011年,一系列向上演进的努力接连碰壁:奇瑞高端战略受挫;比亚迪销量大幅下滑,利润暴跌;吉利并购沃尔沃遭遇财务挑战。昔日的自主品牌三驾马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且事关下一个十年的生死存亡。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认为,在过去十年中,自主品牌发展迅速主要是搭了政策大势的便车,而并不是自身能力提高。
奇瑞汽车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在2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是高低参差的厂房,以及由3万余名员工组成的奇瑞汽车王国。2010年,奇瑞年销量达到68万辆,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年轻公司,从当时8亿资产,发展为资产总额达到434亿规模的企业,并已经连续十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第一,连续八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尽管2010年这家地方国企销售了接近70万辆汽车,连续扛了十几年的自主品牌大旗,却是亏损运营,内忧外患不断。
过去几年中,奇瑞依靠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中低端车型保持着狂飙突进的增长速度,用规模博取了市场地位。对于规模的过分追求一直让奇瑞饱受争议,更让股东不安的是,奇瑞看起来已经偏离了盈利轨道。公开数据显示,在最近几年,如果除去数亿元的政府补助,奇瑞是亏钱的。今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是尹同跃每时每刻思考的问题。2011年,奇瑞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市场销量不但没有增长,甚至略有下滑。按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公开数据,1-11月奇瑞的销量下滑了1.9%;当然,下滑最快的是比亚迪(15.4%),它加剧了人们对自主品牌前途的忧虑。
因此,转型成为奇瑞的老角色。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政府以及董事长尹同跃决心把奇瑞推进“手术室”,通过一系列变革让奇瑞脱胎换骨。不管奇瑞转型成功与否,眼下奇瑞为走出困局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将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寻求突破的难得剪影与标本。
按照往年的思路,奇瑞应该会在2012年到来之际连续推出几款新车型,刺激市场销售,然后通过降价促销扩大战果。不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只在12月推出了一款高端产品瑞麒G3)。事实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奇瑞就集中砍掉了一大批车型项目,数量之多令人侧目。它所引发的对奇瑞“不利”的一个连锁反应是,以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奇瑞零部件供应商正在与奇瑞商讨赔偿事宜。原因是,众多配套商已经为此投入了不少成本。
收缩聚焦、逆势而行,这是奇瑞向外界释放出的一个新的转型信号。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场更大范围内的调整措施已经在奇瑞内部紧锣密鼓地展开。其核心则是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益,转向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研发体系,开发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精品车型,从而推动奇瑞品牌整体向上;与此相应,从公司战略、人力资源体系、生产体系、供应链、品牌规划等都酝酿着深刻变化。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