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购物和支付
亚马逊的商品从椅子到真空吸尘器无所不包,其网上商店带动了420亿美元的年收入,是无可争议的在线购物霸主。这家公司最初以在线图书销售维生,随后又一脉相承的引入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及电子书店。而通过广泛发布其相关的Kindle应用,并且保证大部分操作都能在浏览器中完成,亚马逊已经使得其服务不依赖于某个具体的平台了。另外,Amazon还在2006年引入了亚马逊支付平台(Amazon Payments),让其他在线零售商也可以使用他们的在线结算服务。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为止仍只有J&R和联想等少数在线商家在象征性地使用该系统。
Google的支付服务Google Checkout与亚马逊支付平台同年推出,针对的目标市场也相同,最后面对消费者与商家时还是面临类似的遭遇。但是Google并没就此放弃,随后又面向Android移动平台用户推出使用NFC技术的手机支付服务。该服务与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PayPass绑定,旨在简化移动小额支付,此举也重新点燃了Google在支付处理服务领域的兴趣。目前这个服务已经整合到Google Play商店移动应用的购买及应用内升级的支付流程中。不过不幸的是Google Wallet在几个月前曾曝出过安全问题,并且推广速度也非常慢(未在美国以外的市场推出) 。也许这些问题是你向市场推广新产品必定会遇到的挫折吧。
Facebook Credits和Microsoft Points都能帮你把现金变成可以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使用的虚拟货币。两者都面向与游戏相关的支付领域:Facebook Credits主要用于FarmVille、模拟人生等社交类游戏的应用内购买,而Microsoft Points则主要用于Xbox Live平台的游戏购买以及自定义头像等消费。此外后者还可以用于Windows Live中游戏的购买,或者是Zune市场音乐和电影的购买。初看起来,把现金变成单一目的的消费券似乎并不划算,但货币的标准化使得不同地区的不同货币能够享有统一的支付体验。不过即便有这种好处,该过程还是引入了一个额外的步骤,所以近日也有传言称微软正考虑放弃Points系统转而采用现金支付。
尽管各自需要处理来源于内容以及其他订阅服务数以百万计的支付,苹果和索尼采取的支付方式则又和以上所描述的截然不同。而相比索尼在PS3上较为勉强的盈利,苹果由于拥有App Store、iTunes、Newsstand及应用内购买使得其遥遥领先。另外还也有传闻说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中集成NFC功能,推出自家版本的Google Wallet。不过,即使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有很大的影响,但要我们要告别传统的纸币和信用卡支付方式转而完全采用智能手机支付,恐怕也还需要很长一段过渡时间。
索尼支付和Google支付都在遇到问题后进行了紧急修复。因为他们都希望你通过他们的平台去花钱,因此会尽最大努力让整个支付体验更安全、更流畅。不过,我们现在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移动支付进展过于缓慢。即便Amazon和Google都在努力,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普适的支付操作选项。因此在这些服务完全发展成熟前,我们都不可能拥有一个真正完整的数字媒体和娱乐消费生态系统。
七、桌面系统
虽然和移动互联网相比,桌面互联网正日渐式微从人们的第二屏幕变成第三甚至第四屏幕,但是这种过渡还需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现在,Windows系统仍然在企业和消费者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据了最大的一部分。微软公司现在也正在不断努力的提高Windows 8上各软件之间的联系和交互能力。比如通过Windows 8右侧的Share功能,Metro应用能够进行信息分享、交互,并调用多个程序完成一个任务来改善用户体验。微软向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很好的说明了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架构可以在不影响软件开发过程的前提下来提高第三方软件的效率和体验
苹果Mac OS系统的市场份额明显要比Windows系统小得多,但其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本身就催生了大量的用户体验优势。比如简单的拖放操作即可安装、卸载软件,AirDrop可以让用户在同一WiFi环境下的Mac电脑进行无缝分享,Mac App Store也让用户搜索并安装新软件变得相当容易。另一块微软需要迎头赶上的则是系统的基本功能,在Mac OS中,像那些预先安装好的iMovie、iPhoto、GarageBand等功能非常好用,另外软件开发社区也推出了很多杰出的软件,比如邮件管理软件Sparrow、截屏分享软件Skitch、管理软件Things以及高效操作辅助软件Alfred等等。只需打开App Store,苹果用户便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软件,无需到网上费力的搜索查找,这也是苹果桌面生态系统设计的精明之处。
Google 是目前唯一一家尝试去和苹果及微软争夺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的公司,但其Chrome OS系统并没有多少亮点,甚至被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商业”软件。就像Amazon的Kindle Fire一样,Chrome OS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服务环境,而不是去“连接”那些设备,因为Chrome的定价模型是按年收费,而不是免费或收费套装。这就像Amazon用 Kindle Fire让人们接入Amazon的电商系统一样,Chrome也是让用户接入Google的浏览器系统。虽然最近的系统更新使得Chrome OS增加了更多的桌面功能,但是消费者仍然不是很买帐。未来可能出现改观,但是现在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Windows 7要么是OS X。
不过,苹果系统和微软系统目前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他们都没有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苹果强制用户使用并不完善的iTunes来管理用户的内容、订阅和苹果设备,而微软也没用让用户充分利用它优秀的多媒体中心套件。但由于桌面电脑恰恰又是多媒体娱乐生态系统中最合适的一个联接中心,现在两大桌面系统公司都没有推出一款优秀的多媒体集中管理套件来迎合渐渐兴起的家庭多媒体互联中心,这不免让人遗憾。
另外,索尼、Amazon和Facebook这些公司又都将自己限制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上,并仅仅是依托在两大系统下面推出一些小打小闹的应用。由于索尼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产品线,用户很可能认为索尼应该担起这个任务。但从目前来看,该公司的大部分产品和服务仍停留在传统的“软件”阶段,而不是“系统”。当然,根据索尼新CEO Kaz Hirai最近提出的“One Sony”未来发展战略,可能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一体化”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现在这些坐拥电子消费市场的大佬们,根本不是现在移动互联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