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刚遇刚”型的领导力智慧
在企业组织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或领导,言辞犀利,神色严厉且行事雷厉风行,让人敬畏,甚至害怕、恐惧。如果你也是“刚毅”性格之人,面对这样的领导或同事,你又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
兵法有句话叫:“知此知彼,百战不贻。”去了解、分析对方,是一种最实用的策略了。因为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别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营建组织内的和谐氛围。因为,你不了解对方,你如何去跟人家交往呢?你不了解对方,你就无法知道对方的习惯爱好或忌讳,到头来,对方还以为你是故意在拆他的台,让他难着呢?
“刚毅”型领导无非有以下二种:
第一种,是“色厉内恁”型。
“色厉内恁”出自孔子的“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外表很严厉,内心却极为软弱的人,如果把他比较成小人,那么这类人大概就像是挖墙洞进行偷盗的小偷吧。
对于“色厉内恁”型领导,我们还需要分析一下,其“内恁”的根源,即造成其“恁”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有两点原因:
其一,没有能力,装有能力。
这类人等同于银枪蜡样头。这类人的“色厉”,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内心里却极其害怕别人挑战他,对他问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其二,有能力,但还不会当领导。
能力有余,但由于还没当过领导,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去胜任领导一职,内心产生恐慌心理。
对于第一种原因,如果对方是你的上级,且你又无法改变他成为你上级的局面,那么尊敬他的言论,附合他的观点,但行为做事,在原则允许的规则下,仍按自己的方式去做,是一种好的选择。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正是这个道理。
对于第一种原因,如果对方目的纯正,只是心理上有阴影,那么积极为其献言献策,就一定会有所回报,然后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人际关系。只要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就会有是非观,有是非观,就会“因人而用,因才而用”。
第二种,是“色厉内厉”型。
“色厉内厉”即是指外表很严厉,内在也很刚毅的领导。对于外表严厉,内在也很刚毅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有理想而有追求的人。对于这类人,也有几种类型,即:
其一,厉而不欲。
“厉而不欲”是指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严厉,且没有很大欲望,能从自我的品德修养做起的人。
在企业组织中,由于这些人有行为原则,其行事准则符合君子的标准,因此,不管对方如何刚猛、严格,他始终是自己可以合作的对象。
其二,厉而欲。
“厉而欲”是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严格,但其有极大的个人私念,是外表道貌岸然,内在却行着苟且之事的一类人。
在企业组织中,对于这类型的领导,作为下属就要选择性地加以追随。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人而侍”,对于道德本质上就有污渍的人,自己大多只是其用人的棋子,说不定哪天没用了,就随着扔掉,甚至为其所卖。
在中国式领导当中,当一个人面对另一个人,无非是“柔遇刚、刚遇柔、柔遇柔、刚遇刚”四种类型。老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于社会环境中,已经存在的现实、现状,甚至是污秽,我们都不能回避,只能去正视、去面对、去解决,如此,才能解决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朔本清源。
领导,是什么?领的是人,导的是事。
只有从人开始做起,才能把事情更好地导入预定的目标,达到“变则通,通则达”的目的。
中国几千年来,行事的标准往往不是以“事”论事,而是以“人”论人。很多时候,一个人面对同样的事,面对不同的人前来办理,往往效果就不一样。这就是中国式的办事风格。
中国式领导也是一样,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刚柔相推”的不同方式,往往能达成不同的效果。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领导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