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领导力 > 正文

中国领导智慧:刚柔相济的哲学

2011-11-14 13:46来源:价值中国作者:钟腾海字号:小

    中国人很讲求“阳”,同时也很讲究“柔”,但也不谋求至刚至柔,而谋求一种“刚刚好”的柔与刚。

    古语云“满招损”、“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就是指“刚”到了极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是指“柔”到了极限。

    刚到了极限,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易经》乾卦第六爻的爻辞说:“亢龙有悔。”对于“亢龙有悔”,孔子对《易经》的解释是这样的:“高而无位,贵而无民,君子处下位而无辅也,故而有悔。”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个人位置太高了,就反而没有位置;一个人太尊贵了,就会与自己的下属与群众脱节,所以就有“晦气”了。

    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处于太好的位置,就会与自己的下属和基层,无形中形成一堵墙。如果要让自己与下面的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就那就放低自己的身段,懂得容人、亲人、近人。

    而到了柔的极限,又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易经》坤卦第六爻的爻辞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阴柔”之功修炼到了极限,其实就等同于“至阳”,正如一只修炼成老虎的绵羊,现在正和一条龙在野外激烈的争斗。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太“刚”了不行,太“柔”了也不行。

    在中国式领导力中,刚与柔的领导力类型有以下四种:一,柔遇刚;二,刚遇柔;三,柔遇柔;四,刚遇刚。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种类型的领导力的优劣与弊端规避。

第一种:“柔遇刚”型的领导力智慧

    首先,我们来讲个案例。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货把持鲁国大权后,就去拜访孔子,想请孔子去作官,孔子避而不见,然后就留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在孔子家。

    按当时的礼节,阳货送了一只蒸熟的小猪给孔子,孔子就必须亲自上门回谢。但孔子又很不愿意见阳货,怎么办呢?孔子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就是想等阳货不在家的时候,上门答谢。

    但天算不如人算。有一天,孔子知道阳货出门了,就去阳货家,但在路上撞见了。孔子没办法,只能上去打招呼。

    阳货然后就问:“一个有才能的呆在家里,不去做官,而让自己的国家混乱,这是有仁义吗?不是啊!喜欢做官却屡次错过机会,这是有智慧的人吗?不是啊!时光如梭,时间不等人呀!”

    孔子面对阳货的把他架在“仁义”“礼节”的高度下不了台,没有办法,只能答应说:“是的,我将去做官!”

    但是,最终结果是,孔子最后还是没有去阳货的权力集团内去做官。

    这表明,在面对比自己还强势的对手,当然包括自己的上级和自己的下属,一个潜藏式的领导最合理的行为是“示弱”。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也很强势,二是自己比较柔弱。对于第二种类型的领导者,即本身就比较柔顺的领导者,采取“示弱”策略比较容易做到;关键是第一种类型的领导者,即自己也很强势的领导者,采取“示弱”策略就比较难了。

    但即使是这样,如果要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那不管自己如何“强势”,面对对手也很强势的情况下,自己也应该采取示弱的策略。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