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赢取消费者信任 品牌建立七法则

2011-10-26 09:06来源:清华管理评论作者:黄合水字号:小

去除“劣质”

  中国品牌一直被看做是廉价的,甚至是劣质的,不管看者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外国人怎么看,倒是次要,国人怎么看才是要命的。因为连自己都不相信了,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呢?

  更要命的是,中国的许多企业管理者乃至于总裁、老板、董事长,自己都不使用自己缔造的品牌,不使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而是选择国外竞争对手的品牌和产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国外品牌偏偏又选用中国企业来为它们的品牌生产产品,这是中国乃“世界工厂”之谓的根源之一。这个现象说明,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可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常常生产“劣质”或“非高品质”的产品。这是必须扭转的。

  其实,国内许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稍为严格一点,多一道简单的工序,就可以成为“优质”产品,但是由于不注意细节,或者说对消费者不够负责任,就变成“劣质”产品。例如,一件服装,样式、材质都挺好的,就是一些线头没有剪掉,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各行各业都有诸如此类的现象。

  中国“劣质”产品的根源,不在于中国人不够智慧,生产不出优质产品,关键就在于不少中国人身上也存在“劣质”,即“差不多”就可以了。你也“差不多”,我也“差不多”,他也“差不多”。许许多多个“差不多”叠加起来,就是“差很多”了。

  当张瑞敏要砸掉那些不合格但“差不多”可用的冰箱时,多少“差不多”的生产者在为之感到可惜,甚至暗中痛骂张瑞敏。我们能理解工人们的叹息,更能理解张瑞敏举起铁锤的艰难。然而,在中国,正是由于像张瑞敏那样敢于举起铁锤的人太少、敢于砸下去的人更少的缘故,中国产品才无法去除“劣质”称号。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看到砸掉“差不多”产品而觉得可惜的人太多的缘故,敢于砸掉“差不多”产品的人才太少,因此,“劣质”才难以消灭。

  所以,去除劣质产品,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事,也是我们自身去除“差不多”这一“劣质”的过程,需要国人洁身自好,才能实现。

有效监管

  品牌活在消费者心中,但品牌存活、发展的基石是品质。品质一方面依赖于企业生产、管理,另一方面依赖于政府职能部门、消费者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监督。

  本来消费者是最有力的监督者,但是,中国消费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不喜欢一个品牌,常常还得用它,因为别的品牌可能更差。所以,政府特别是政府管理人员的监管就显得特别重要。

  美国历史才200多年,百年品牌比比皆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百年品牌屈指可数。北京的老字号同仁堂,算是当今存活并较为知名的全国性百年品牌。同仁堂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跟它在诞生和成长时期就为清朝宫廷服务有关。当同仁堂在给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提供药品、做诊断时,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没有高品质的药品,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药品事故,那就不仅仅是牌子被砸的问题,而且可能还要人头落地,甚至诛灭九族。正是由于宫廷以及王公贵族无形而又有力的“监管”,正是由于“劣质”产品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才锻造出同仁堂这个“高品质”的金字招牌,才使得同仁堂成为少数幸存的百年老店。

  如果中国政府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够广泛地购买、使用中国自己创建的品牌,特别是企业当地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能够购买、使用当地的产品品牌,将自己变成国产品牌的普通消费者和有效监管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故意欺瞒消费者的企业依法起诉和处理,那么,中国品牌的诚信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品牌建立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