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领导力 > 正文

切片万科优秀的“事业经理人”

2010-09-19 14:41来源:《职场》杂志字号:小

  除此之外呢,万科的事业经理人还与别的职业经理人有什么不一样?

  “昨天我还在跟太太讲,是不是年纪大了有幻觉,老觉着手机在响——在国外,职业经理人通常有两台手机,一台处理公事,一台私用,下了班就把公家手机关掉,公家一分钱便宜都不占,公私分明,什么都按规章制度办——可中国职业经理人如果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还具备企业家精神。”解冻说。

  他在2007年招聘了三位香港职业经理人,后来炒了两个,因为不适合万科,为什么?“出了什么事就告诉我,‘我是严格按流程做的,没责任’,或者‘系统规定如此’,‘我的职权范围就是这样’,这是我不能接受的。”解冻觉得这样的职业经理有时候有点儿“树叶掉下来都怕把脑袋砸了”。

  “而在万科,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行业业绩整体下降,公司销售额出现同比负增长时(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管理层集体放弃年终奖,放弃年终奖意味着什么?少了三分之二的年收入,这种主动放弃连独立董事都觉得吃惊——大多情况下,‘我付出了,虽然营业额下降,但还是创造了那么多利润,该拿的钱一定拿。’这是纯粹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万科的经理人不是这样。”他说。

  从解冻的话里,隐约可以看出个万科事业经理人的端倪来,也许用看起来有些油头粉面但实际别有深意的十六个字就可以解释:不畏强暴、不分彼此、敢于担当、荣辱与共。

  从某种层面来看,万科的事业经理人有点儿像冯唐笔下的收藏爱好者,他们都一样“别管世人,别管短期,把这些当成浮云。耐烦,耐劳,不要助长,温不增获,寒不减时,白杨树就是白杨树,黄花梨就是黄花梨。爬上古人堆成的昆仑山巅,长出比昆仑山高出一尺的自己的那根草”。而这种特质,正使得他们与大多企业的经理人有了区别和增值潜力。

切片一 老高管 解冻

事业经理人要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解冻挖了很多职业经理人,所以他对什么是合格的经理人有着很深的见地。

  曾经有一年万科春晚,解冻被提溜上台要求演节目,表演内容类似今年央视春晚上那个可以精确背出百家姓的“记忆神童”节目,不同的是解冻能随意背出的是万科的员工信息。

  “在万科大概有600人时,我可以把每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名字都记住。超过600人之后,这事儿就不太好玩儿了,反正年纪大了,我已经放弃了。”解冻笑言。

  他进入万科已经18年。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重心与人有关,最直接的例子:文中提到的其他三位——袁伯银、韦业宁、王蕴的招聘过程都与解冻密不可分。他是个“挖人大王”,2003年他从中海系挖过来了三四十人,“我老在开玩笑,说我一个人就开了家猎头公司。”他说。

  万科对人是出了名的重视,为了找人甚至让解冻去麻省理工待了一年,跟那些精英一起学习,切磋交流。“有人问我万科怎么能从海外弄了那么多人回来?我说很简单,你派个EVP(执行副总裁)去麻省理工待一年试试。当年在那儿我们家就是一个流水席,我太太当煮饭婆,人们三天两头来吃饭聊天,这个过程让很多人对万科有了不同的了解,当时王石去看我,我还拉他去聊。”

  赵亮是万科万创设计管理中心的总建筑师,清华的本科和硕士,麻省理工的博士,他是解冻从MIT“忽悠”回来的精英之一。问赵亮为何决定回来,他很幽默地说,“我那会儿在MIT当老师,解冻去念书我给帮了一点忙,后来他们找人我也帮着推荐了好多人,并且跟他们说万科有多好多好,结果把自己也说信了。”

“职业经理人不是马戏团的狗熊,完成动作只为了讨块肉”

  “右手要想获得回报,左手必须要付出,上帝不可能让你两只手都付出,也不可能让你两手都获得回报,同时我也强调必须先给予再问收获,经理人不能像马戏团的狗熊一样,钻火圈是为了马上有块肉吃。不能太直接,太直接心态就变坏了。”解冻说。

  “所以我看惠普的前总裁卡莉。菲奥莉娜的书觉得她特别神,基本上都在说董事会对她不好,华尔街对她不好。我觉得大可不必,职业经理人走了,下任还在用你的战略,说明你的战略、思想和精神还在延续,那你还图什么?再说你走了,惠普股票是升的,你手上有成千上万的股票,经济能保障,所以夫复何求?”

  解冻有他的逻辑,“等到有一天我离开万科了,退休了,但我的股票还在万科,这家企业做不好对我没好处。另外,作为万科的前高管,我走了公司就垮了,丢的是我的人,说明我在位期间还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接替者,没有建立好流程和系统——这样说起来,好像其实我也很自私,为了自己,但是如果所有经理人都像我这样为自己好,公司不也就好了吗?如此我也能安详地去天堂,接受上帝最后的审判。”

“职业经理人需要乐土,做爱做的事”

  “我听从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唤,做爱做的事”。谢东说,这么多年来,万科最吸引他的,就是给他一个平台,保证资源让他和团队做想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个特质,万科招揽来了大把炙手可热的人才。

  解冻提倡这些性格各异、追求高远的人才和万科“试婚”——“我念书时在哈佛相中了一个人,当年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学会生主席,麦肯锡中国破格录取的第一个本科生。我真的很想把他招进来,就跟他套近乎,泡在一起,请他来实习,说你就当这是‘试婚’,你想去哪个部门我都给安排,想去任何城市都行,只要你愿意尝试,就充分给你空间。”

  “后来他来万科实习了一个月,到期后又延了一个月,最后决定留下,现在干得非常好。”解冻说。“实际上谈薪酬,我们肯定比不过投行,但讲到机会和环境,以及在他们身上会投入的时间,一定会超过那些跨国企业。”

  “我很幸运。”解冻说,“也许你用Google搜索,会发现我的信息有成千上万条,但是要注意前面有两个字——‘万科解冻’。没有万科,‘解冻’很可能只是微波炉上的一个按钮而已。”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