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笨鸟我怕谁”
最初创业的何小鹏和梁捷以及后来加入的俞永福,三人都不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前两者来自于亚信科技,一家做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公司,而俞永福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联想投资做风险投资。这可能一定程度影响他们的行业认识,但在过去历时八年,从2G到3G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中,他们已经有很多机会学习和成长。他们认为这可以成为与腾讯等巨头竞争的底气。
对于产品经理何小鹏来说,压力最大的时期并不是当下,反而是2009年3G门户旗下GO浏览器发布前。“我们知道他们在做,而且不是第一次做;我们也了解他们制作团队的背景和主要的负责人,他们能力很好,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会怎么打这张牌。”后来通过和3G门户的第一次竞争,UC团队在网络、服务器、连接性和处理上都做了大量的改进,“这些改进,原来我们认为不可能做到那么大程度,但是真正有对手逼着你拼命,你就能做到。”
“当时GO浏览器的用户体验很好,包括UI(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而在UC内部只有一个美术人员,还是非专业的。我们从那时候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考虑外包,但是,我们的研发人员更多关注东西做出来效率如何,不会关注如何看起来和用起来更美,虽然‘美’本身也是技术问题。这些对于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几次与其他竞争对手“巷战”后,何小鹏不再毫无底气,他说,“现在所有的竞争都在我们的预期和控制内。”
软件行业出身投身互联网,早期的UC技术团队知道自己是互联网界的“笨鸟”,除了在战斗中不断吸收营养、生长外,还要学会“先飞”,一是学会数据挖掘,二是学会引导用户。早些年,丁磊和雷军让他们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当年丁磊一见面就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建议—要关注数据。即使到今天这也是99%的创业公司没有充分关注的。”何小鹏说。
何小鹏和梁捷是做大型服务器软件出身,当他们听到丁磊如上要求时,庆幸自己当初有保留日志的习惯。回去之后他们把之前留存的日志翻译成数据,做成报表给丁磊看,丁磊看完只说了一句,这些数据太粗糙了,接着他又提了几个问题。何小鹏记着当时自己脑子就懵了,“我们是从软件到互联网,有些数据听得并不明白;第二他问的几个数据对于我们来说实现起来有难度。”何小鹏说,“但讲真心话,我们当时一点都没有领会到数据的真正意义。”
后来和雷军见面,雷军也给创始团队提出了几乎同样的要求,“他问到用户留存率,关于这个又分为新用户留存,再细分到首日留存率、十日留存率等等,这些数据能反映的是用户下载使用后马上就不用了,或者是用了几天是不是没有形成一种习惯。这些都是找到产品方向的依据,找到风险和问题。这是数据的魅力。”这之后,观察数据成了何小鹏的工作习惯。“我面试很多包括从大公司出来的人,都问他们这个问题,没有人说不重视数据,但如果追问就发现他们注重的只是一个笼统的数据。”
现在UC有个数据自动监控系统。一旦某个地区网络出现问题,就会在一分钟之内将波动报警给监控人员,后台监控能实时分析故障的源头。再给何小鹏震动的人是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章。当时随着用户量的增多,如何面对不同需求成了何小鹏的大难题。何小鹏去珠海,经人介绍认识了黄章,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吵起来了,“黄章有个性,他做产品的态度是,如果你(用户)不能认同我的设计,就走开,我很难理解,我认为你做产品总是为了满足更多的用户。”
那段时间,UC的产品总是不断反复,一个功能被加上,下一版本又被拿掉。这不但导致用户的不满,还在公司内部的产品和研发部门形成矛盾。“到最后,我们发现,实际有大量无效的需求,在这其中要找到对公司和产品真正有价值的建议。不要做让一部分用户很喜欢,同时一部分用户极度不喜欢的需求,除非你认为,另外一部分用户本来就不是你的用户。”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U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