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短暂一年决绝蜕变 华为手机破围重生

2012-04-11 10:21来源:环球企业家字号:小

极限挑战

    其实这个产品并非一无是处,它甚至获得了日本电信运营商日本移动运营商eMobile创始人、主席兼CEO千本幸生(Sachio Semmoto)的首肯。eMobile的订单数量不仅高达数十万部,甚至已制定好了产品上市时间、推广及发展用户计划。令李颇感欣慰的是eMobile认为修改后的产品设计已经达到高端机的水准。

    即使如此,余承东最终决定毙掉“埃菲尔”,原因是“不够惊艳”。这直接导致原定的产品上市时间推迟2个月,损失高达数千万计。千本幸生对此颇为不解。当获悉这一产品被枪毙的消息,千本带着五位eMobile高层第二天从日本直飞深圳表达强烈抗议。千本要求解释订单取消的原因。

    这场变故甚至惊动了华为终端总裁万飙,为了表示歉意,万出面亲自负责接待。他解释是其ID不够好,华为想要更有竞争力的设计。为了弥补客户的损失,万亲自道歉,并承诺提前交付其他eMobile产品以弥补其损失。对于埃菲尔的归宿,万的答复亦雷同—推倒重来,重新设计。新的产品被重新命名为P1。

    这是一款华为调动全球资源的明星产品。外观设计来自欧洲,天线来自美国,结构、新材料来自日本,软件优化来自美国、日本。李小龙重新更改设计流程,首先他将ID设计与硬件工程师召集在一起,命令ID设计师需要明晰后期硬件堆叠的技术瓶颈,而对硬件工程师则要求一旦新的ID设计出炉,其必须在既有的框架内完成硬件设计,一旦设计与技术冲突,后者必须服从设计。

    以往的“折中”方案遭到摈弃。类似元器件放不下,结构设计师就随意拉直弧线或加大手机厚度的做法均被禁止。硬件工程师被勒令在既有的框架内进行内部技术协作,比如天线工程师因空间不够无法实现信号强度,以往求助于结构设计师加厚手机,现在则求助于电路工程师要求其缩小电路板所占用的面积。

    智能手机很像笔记本电脑,在狭窄空间内必须包容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路板、芯片、天线、屏幕等。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要把这些东西很好地协同起来,让手机超薄同时超窄,非常难。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华为采用了创新的模具及成型工艺,其电池盖厚度比普通的薄40%。其次,华为创新的架构设计和高度集成化定制的元器件,在保持手机尺寸极为紧凑的情况下为关键部件如天线、麦克风、电池等提供最大化的空间,使手机在极度瘦身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优异的天线性能、音质体验和超长的使用时间。接着,华为采用高强度的金属骨架和更薄的屏幕—传统的屏幕平均厚度大致在0.7mm左右,P1的屏幕厚度仅0.55mm,足足降低了20%以上。

    李小龙为每个人均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极限指标。例如在结构件方面,华为工程师遭遇的麻烦则是如何制作一个高强度的镁铝合金框架。华为选用了两家供应商,其中一家为业内信誉颇佳的富士康。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富士康而言,做薄的挑战仍在。其结构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了富士康经验值的极限:最薄处仅0.3至0.4毫米。传统冲压设备与工艺根本无法实现,其试制时间最终长达半年。

    华为的工程师们则开始了每一个细微改进。华为测试工程师发现一部智能机大概有40%的电量都白白“漏”掉了,由此对手机重新创新设计。例如在硬件降低能耗的同时优化电源、供电模式;在软件方面,则根据网络环境、亮度环境、显示内容使用动态控制技术,如此,P1最大限度的解决了“漏电”问题。经优化后,其待机时间超过业内平均水平的30%以上。

    有时,冷酷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天线射频工程师曾希望要求增加一毫米厚度,否则P1射频指标将不能满足全球最大运营商沃达丰的测试要求,进而无法进入其市场。这项请求被拒绝,工程师们被要求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解决上述问题。结果,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P1不仅通过了沃达丰其最严苛的指标,而且它比正常的指标还好四倍。

    改进都是一点一滴的,李小龙要求每个项目组明确当前的水平以及未来的提升指标。性能和外观都不能妥协。李不想重蹈日系手机的覆辙:日系厂商习惯于自我封闭式开发,依靠单纯的元器件整合,其经常能推出极薄的手机,但这些手机多以牺牲电池容量,降低屏幕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的,使用者会单纯为薄而牺牲其他体验,因此这些产品很难热卖。产品工程师被告诫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产品。

    为了美感,P1一度还可再减少一毫米,但如此一来,电池工程师则反驳称如此电池容量即会减少100毫安,待机时间亦因此缩短,P1为了均衡性能,并没有这么做。以射频指标为例,P1的性能指标可以达到沃达丰的最新标准。“依照这个标准,几乎所有市面的产品均不达标。能完全达到沃达丰最严格标准的手机全球可能不会超过5款手机,甚至可能只有一两款。”李解释说。

    余承东堪称细节完美主义者。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余承东下令放弃了既有的低规格镜头。这种镜头很薄,但成像效果不佳。新方案采用了最高性能的BSI摄像模组,但这种镜头有凸起而影响外观美感。余承东下令重新设计一种相对平衡的替换方案。这并不容易。两者的空间架构并不相同,项目组被迫更改原有设计,软件调试工作也要重新开始。为了避免计划延误,华为内部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进度表,工程师将工作细化至0.5天,每项工作环环相扣以最大限度节约时间。供应商亦被要求准时交付,其送货时间亦精确至分钟。

    外观性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是余承东心目中的最理想产品境界。为了精益求精,他亲自使用样机拍照,除了色彩、饱和度等,余承东还会考虑快门反应速度,如何快捷分享。而对于删除短信这类细节,余承东也不放过,他要求P1能提供多种删减方式,如一次性全部删除,而非苹果的逐条删除。为了实现摄像头最佳的成像效果,华为终端与业内翘楚保加利亚MMS公司合作优化处理软件。这一调试过程自2011年10月起至今仍未结束。

    2011年10月,李小龙飞赴深圳。他在生产线上看到了试制的数百台样机。这批样机经历了华为最为严苛的跌落测试—在直径一米的滚筒内翻滚数千次,从1.2米及1.5米高度以不同角度跌落仍能开机。为了确保质量的可靠性,李还亲自查看过那些被彻底摧毁的试制机—摄像头损坏,屏幕开裂,有些甚至不能开机了。工程师分析结果表明被损坏的机器多因早期的组装精度不足导致的,而非设计本身的问题。

    测试结果给了他巨大的信心。“我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产品测试结果这么好。”李小龙说。依照原有设想,原计划需要改动2至3次设计后可靠性测试才能最终通过。事后看,这应得益于华为高强度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测试。以往华为的手机开发流程是先做完设计,然后做仿真测试,而P1的研发团队则是设计与仿真测试并行—其力度之大,史无前例。在计算机上,华为工程师模拟了各种各样的恶劣条件,以一项跌落与挤压试验为例,每次仿真测试的时间均长达数十个小时。依照惯例,一个仿真工程师仅负责一个产品测试,而P1所用仿真测试工程师竟多达10位,测试时间长达一个月。

    12月份,样机已经过了5至6轮的试制。良品率也得到很好解决。余承东对手中这款全球最薄的样机表示满意。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又打乱了这一切。2012年1月,富士通推出一款名为μF-07D的手机厚度仅6.7毫米,最薄的标杆被再度拉高。“我说这个不行,在行业没有震撼力,我们要更薄,就6.68毫米。”余承东回忆说。

    为了保证产品顺利出炉,华为的技术团队预备了三种技术路线以面对不期而遇的难题。为了最佳的产品竞争力,余承东不惜血本—华为曾经花费数百万费用要求屏幕供应商为其定制优化屏幕,所有的后续开发费用亦由华为承担。

    下属把余承东的工作哲学描述为“凶猛”。余承东不断向下属灌输“全球第一”的信念。为了实现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间,余承东坚持每天晚上十一点打电话询问李小龙研发进度。“我说话很不谦虚,也不给自己和团队留余承东地,我这样做是在背水一战,断掉失败逃跑的后路。”余承东解释说。在设计之初,李曾将P1样机图纸带给部分客户,人们面对这款全球最薄手机都面色平静。华为的销售人员在展示完产品样机后,客户们多不屑一顾,订单反馈如石沉大海。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