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跳槽季又至,3月份沪上各种招聘会场场均爆满,求职者中除应届毕业生之外,还有不少的职场中高层现身。
找工作要像找伴侣,没有固定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记者走访发现,大多对所求新职位以报酬来衡量,至于跳槽新公司里的职位到底是做什么的?自己的性格适合吗?如果薪水比现在还低是否能接受?是否有从头做起的心理准备等等一系列问题回答比较模糊。
薪水仍是重要考量因素
受访人:小赵 85年生,大型国企技术员,硕士
工作经验:工作一年,年薪10万
跳槽心得:上海生活压力大,选择offer薪水为王
“上海生活成本太高,如果每个月租房2000元,吃饭加交际应酬1000元,赚5000元怎么够呢?”毕业于南京一所航天大学的小赵去年四月来到上海,他对这座城市多年来的印象可用“两高一快”来概括:快节奏、高物价、高压力,“要到上海来打拼,不多赚点钱怎么保证生活质量? ”
小赵告诉记者,毕业那会儿,北京某航天研究所、上海的某研究所以及一家国企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三个职位都是做技术的,因为我祖籍在江苏无锡,想离家近点儿,所以首先把北京的那个职位给排除了。 ”其后,小赵比较了研究所与国企的薪资水平,发现国企薪资福利相对更好,实际收入能较研究所高1/4左右,同时免费提供的员工宿舍,这些都成为小赵选择就业时的“心头好”。
“现在基本上一个月的吃饭成本在500到600元,交际成本约在1000元,买衣服平均一个月500元,住宿不花钱,一个月存6000元是保底的。”小赵告诉记者。 “另外,由于公司刚成立不久,研究领域也比较新,自己将来的职业前景可能会比研究所更好,而且周围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同事,人际关系也简单。 ”
小赵坦言,目前买房已经纳入计划,但他并不希望一人还贷,“一个人买房压力太大了,组成家庭后,会相对好些。 ”
点评:满足温饱后提升竞争力
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借用在职场上,就是你得自己先有能力养活自己,然后再考虑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如未来的职业发展、员工培训等。对于不少刚踏入社会的新上海人来说,“亚历山大”的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薪水为王。
但薪水究竟是不是王道?如果能像小赵一样找到薪水高,又有职业前景的工作固然好,但如果一份高薪工作没有发展前景,要不要选呢?有这么个案例,朋友的朋友毕业时选择了国企单位做内部宣传,认为它不仅年薪高、稳定,还不辛苦。但四年后,当身边的朋友都稳步晋升了,他的薪水仍却在龟速前行,想跳槽涨薪,但温水煮青蛙的环境却使他渐渐丧失了竞争力。
其实在满足基本生存,能养活自己后,薪水就不应当是应届生在选择工作邀约时的首要因素了,能否学到东西,让自己能力得到培养,这份工作有没有发展前景才是重要因素。毕业之初的几年应当是打根基的时代,努力积累经验,先升值再升职,是职场达人的经验之谈。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