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青岛啤酒版图外扩:内外向集成国际化

2011-12-28 10:30来源:商界评论字号:小

“建厂”和“市场”内外有别

    1吨啤酒在国内品质不等约在数千元人民币,而在海外市场,1吨啤酒最起码要卖1万元人民币,甚至“中国一桶啤酒经营性利润只有美国的10%”。但是,啤酒行业的“区域性”特点比较明显。市场半径增大所导致的运输费用会吞掉一部分利润,因此工厂所覆盖的市场半径有一定的范围。这也正是世界啤酒巨头在中国合资建厂、收购品牌的主要理由。因此扩张到海外建厂,然后借根据地辐射区域化国际市场也就成为青啤的必然选择。

    在国内,青啤并购运作的主导思想是“先有厂,后市场”,即先低成本并购工厂,然后立足于工厂再开辟当地市场。在西北继西安汉斯之后,由汉斯出面青啤继续兼并渭南厂、汉中厂等。其实,汉斯的成功使青啤品牌价值得到提升,汉斯啤酒也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最有价值的啤酒品牌之一,其市场价值不断提高,为青啤下一步的资本整体裂变奠定了基础。资本的单体裂变使增加的资产获取了“裂变力”,以此为基础,增加的资产就可以像“母体”一样,控制更多的资产,转化为更多的产能,形成更多的盈利。

    在海外,青啤的扩张策略有所调整。中国加入WTO之后,青啤开始有策略地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在时机成熟后,青啤计划在国外建厂或定牌加工生产,实现“地产地销”。其运作思路是:“先市场、后建厂”,先集中力量,加大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在营销模式之外,青啤开始试水海外建厂。2004年,青啤在中国台湾地区合资建厂,继而深度地开发东南亚市场。同样,先建厂后辐射的模式也应用在泰国。这意味着青啤在东南亚能够缩短物流链条,提高产品的新鲜度,更快地响应和服务市场;也意味着青啤实现了“东盟产”,在东盟贸易区内可以用较低的进口税进入区内国家,进一步渗透东南亚市场。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此次海外建厂模式趋于成熟,青啤将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这一模式复制推广,逐步在美洲和欧洲设厂,最终搭建美洲、欧洲、东南亚的国际市场框架,完成青岛啤酒国际化世界版图的雏形。从分销商到代理商再到配置全球供应链,青啤的国际化路径由简单的产品海外代理销售,开始向在海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方向转变;由传统的输出产品的方式,开始向输出品牌、技术、标准的方向转变。

从内向到外向升级国际化

    青啤认为只有本身国际化才能参与国际化竞争。国际化并非意味着把啤酒卖到更远的地方即可,也不是说出口增长了100%就是国际化,单向度的产品输出只是赶了一场“远集”而已。国际化是个系统的集成问题。

    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方面,青啤按照既定规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内向型国际化”,就是实现人才的国际化、理念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迈出第二步“外向型国际化”,也不只是进行海外贸易了,而是要在海外建厂,在海外建营销网络,全力打造青岛啤酒世界级品牌形象。

    走出去之后如何“融进去”又成为青啤下一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何通过地产地销模式,以最高的供应链效率、最优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最好的文化融合度融入海外市场,如何在海外市场仍然保持品牌鲜度,成为海外消费群所钟爱的品牌。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