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有机遇无技术 汉王昙花一现陷困境

2011-11-18 10:51来源:商界字号:小

基因与模式的误区

    汉王是做终端设备发家。这是多年积累与沉淀下来的技术基因。在汉王未来的战略中,在营销推广上可以有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产品的把握,思维是会受到历史感影响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电子书的内容和平台的构造,实际上属于互联网行业,汉王投身电子书一开始就是一场跨行的冒险之旅。不是汉王缺乏想象力,而是汉王一开始并没有在打造平台和人才储备上投入大力气,在上市之后,汉王本有机会将电子书独立出去,通过强劲的资金平台来进行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招揽和培养,但汉王在这方面的动作实在是小得可怜。

    有趣的是,汉王曾经结合过自身的企业特点,提出过“三年靠终端、三年靠平台、三年靠内容”的发展规划,然而除了这几年在广告端上看见阔绰的汉王身影外,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并没有发现汉王对互联网人才的求贤若渴。

    成功得太快的汉王,甚至以为人才只需要临时空降,不需要花时间来培养和观察。要知道在硅谷的一些公司,对人才的跟踪,有的甚至长达五年之久,而新的团队能否担负汉王崛起的使命,与汉王主体战略的融合,团队文化以及短期、长期目标的共同确立,都非一日之功。人才永远是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基因。显然,汉王忽略了。谷歌能反向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部分,这已经给设备制造商一个警钟了,在乔布斯所缔造的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内容服务才是王道,内容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

    盛大电子书的后起,源于盛大文学背后积累的强劲的内容,盛大文学旗下五家原创文学网站,累积了500亿字的内容储备,包括300万部网络小说,近万部传统图书,同时每天有6000万字的新增原创内容将接入“云中图书馆”。同时,“云中图书馆”还会向所有内容提供商开放,报纸、杂志、论坛、博客等各种版权内容均可自由接入、自主定价,成为浩瀚的数字图书商城。

    这似乎直接点中了汉王的痛处,唯一的好消息是,盛大在营销端的发力程度以及对渠道上的把握程度,都没有显示出足够的信心。但盛大即使不出电子书,也照样能赚钱。而对于没有互联网行业人才储备的汉王来说,想靠内容赚钱,简直太难了。在内容和平台运营上,汉王科技没有任何优势。

    先天基因不足,而在后天模式上,汉王同样模糊。

    汉王如果能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完成电子书的产业链的建设,把握好“终端+内容”的运转体系,完全能在中国即将爆发的电子书市场中获得大的市场机会。但中国的行业者,都太浮躁了。亚马逊拥有30多万本电子书的版权,再加上Kindle强大的功能,亚马逊自身就形成了一整条良性运营的电纸书产业链。和内容提供商,亚马逊的分成是三七开,每销售10美元的电子书,亚马逊收入为3美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终端厂商,向上游内容扩张是汉王的最佳选择。但直到2010年,也就是汉王电纸书上市两年后,汉王才提出与内容提供商二八分成,共同打造汉王书城。但此时,盛大、中移动也先后推出了云中书城、手机阅读基地与汉王分庭抗礼。

    相比中移动,汉王的二八分成也许对国内内容提供商是个不小的诱惑,但是这一切优势都随着亚马逊Kindle Fire的发布而灰飞烟灭。根据研究公司eDataSource的数据,亚马逊新款平板电脑Kindle Fire的首日预定量为9.5万台,除了KindleFire,亚马逊还发布了79美元的Kindle。

    当亚马逊也加入到价格战中来,这对国内如汉王这样,自身产业链尚未建立完善的电子书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奇危险的死亡信号。如果亚马逊Kindle真的进入中国市场,刘迎建还能气定神闲地评价Kindle“产品线过于单一”吗?国内的电子书消费者毕竟跟国外消费者不同,国内的消费者喜欢一些短内容信息的阅读,喜欢最新的信息,这跟国外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兵临城下的汉王来说,如果凭借着还尚在的市场品牌效应,在内容上重新捕获到国内的电子书消费者,未尝不是一次完美的涅槃与重生。汉王还有时间,但这一点点时间已经紧迫到必须用天计数了。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