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工业设计 > 正文

扈贵园:在不断审视中完成自我提升

2011-11-03 11:41来源:顶尖设计字号:小

上海野火品牌设计总监扈贵园

    扈贵园,现任上海野火品牌设计总监,自很小时,受家庭先辈遗传的影响就对绘画表现出非一般的兴趣,痴迷于线描和水墨画的世界。10岁左右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因缘跟随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练习书法,而后小学时又突然对文字写作的“神秘”感到莫大的兴趣,也许这些不同的兴趣爱好一起交织成了现在所谓“设计的背景”,并且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扈贵园对设计的感悟和态度吧。

    记者:您曾先后任职于Leo Burnett、梅高等4A广告,谈谈在不同公司的工作经历?在您今后的工作中又带来哪些受益?

    扈贵园:2000年毕业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游离于各大小广告公司中,那个时段很迷茫,对设计艺术的执着与现实中客户的实际需求形成一道鸿沟,这道鸿沟里充满了对设计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很痛苦。很多次都问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但每次想退却的时候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坚持,于是每次的徘徊都似乎成了一种仪式,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鼓励。其后到上海发展,有机会进入到4A广告工作,才明白以前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它教会了一个设计师如何在挫折感中成长,并完成对自我的超越。相对而言,4A广告更像一个殿堂级的学府,它的作业方式直接接轨于国际的先进经验,系统,理性,目的性很明确,对市场策略的运用很深入。在4A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在设计和市场中寻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仅仅将设计看做一个修饰性动词。

    记者:您的作品在亚太设计年鉴等被入录,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

    扈贵园:设计无法速成,即使一副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的作品背后,也会有着设计师并不简单的长久的思索。如果说设计有什么“秘方”,那就是多投入生活,多角度思考,并对日常的思考结果做个速写式的记录(文字/涂鸦/摄影),这样在将来做项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是多么有用。灵感不是随机的,它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记者:您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吗,谈谈设计感想?

    扈贵园:对设计师而言,所谓“最满意的”作品,往往都是“下一个黎明”。设计行业是个需要高度责任心的工作,优秀的设计师每次都想把手中当下的项目做成100%完美的作品,但事实上,无论你经过多少次的挑灯夜战殚精竭虑极尽脑汁,当你再次回过头看看过往的案例,你总会有“如果换个处理手法,是不是更好一些”的想法。设计师就是在这样阶梯式的不自觉的审视中完成对自我的提升。

    记者: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项目组艺术总监)之一,您设计了哪些具体项目?又是如何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

    扈贵园:世博期间,我主要负责导览项目和部分旅游纪念商品(expo passport)的设计指导和整体艺术效果的把控。众所周知,为行政权利机构做项目和做纯粹的商业性项目是不同的,它对设计师对事件整体操控能力的要求往往高于设计能力上的要求。看看现在各地政府机构征集的LOGO以及国家大剧院的形象便可窥一斑,即使是大师,也难免要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结果:设计任务往往最后演变成一项各方力量参与的政治任务。这是整个社会对设计的共识造成的软环境,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够随意支配改变的。而世博旅游纪念商品(expo passport)系列产品成为今次世博会上最火爆的纪念商品,综合而言是由多方环境催成的(市场需求,营销策略),不仅仅只是设计上的成功。

    记者:您在2011年组建上海野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并且是Re-Design品牌形象创作室负责人,创办公司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扈贵园:野火品牌设计是一家以品牌设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设计公司,目的是为那些有强烈品牌意识和需求,想提升品牌市场占有力,提高产品销量的公司服务。

    Re-Design Lab(re-designoffice.com)是我酝酿中的一个项目,是一个半开放的设计空间,它除了更专注于品牌形象设计/lOGO/字体的实验性创作外,也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发布一些个人性质的创作,同时,在设计之余,计划邀请几位设计好友将创意延伸到产品领域,开发一些以视觉个性见长的物品。

    记者:您从事设计行业的动力是什么?会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吗?

    扈贵园:“设计”的范畴正在扩大,正在渗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去。我想只要内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要表达的欲望,这种动力就不会消失。它是一种催化剂,无论命运将你如何蜕变,这种动力将永远伴随你走向下一个路口。

    记者:您对未来的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扈贵园:有三点建议吧,第一,万物皆设计,这是个充满了诱惑力的行业,但也很辛苦,因为你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创作,再创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修炼成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第二,设计源于生活中的思考,而不是源于电脑中的各类软件,所以工作以外尽可能远离电脑。最后我想说,对于真爱设计者来说,抄袭是种痛苦,对于设计投机者来说,原创是痛苦。面对出类拔萃的作品,不在借鉴中创新,就必会在抄袭中毁灭。

(责任编辑:国新)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