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钝企业”的价值 慢生意也有竞争力

2011-10-25 14:11来源:企业观察家字号:小

冲破快的藩篱

  唯快论的本质,是一种生存状态的绩效主义和唯效率论,而这样的逻辑则来自于市场经济中的“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根本甚至唯一的商业原则就是维护资本的利益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压力下,把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短期盈利目标的重要性推向极致。一句话就是,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益。

  “竞争战略之父”、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指出,美国的企业太着重于短期的考虑,从而使得美国的长期增长面临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美国资本所具有的快速流动的特性。美国的资本主要是由股票市场提供,它们对企业没有长期的承担,没有兴趣投资员工培训和研究开发,也没有兴趣参与企业决策。机构投资者在管理其投资组合时,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表现。

  英美模式形成的基石,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和文化在全球商业中的优势地位,以及美国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到主流英美模式的影响,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已是中国商业机构的信条。

  其中的表现就是,国内最近几年,从沿海到中部,直至西部,很多企业,甚至是一些初创的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企业的一个目标。似乎,上市已经成为一个好公司的唯一标准和认可体系。急于上市的原因,有企业发展的冲动,有创业者寻求一夜暴富的诉求,还有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

  上市需要有业绩。为了要业绩,很多公司开始突击规模,调高利润。打开拟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很容易发现,大部分公司上市前三年的收入和利润都有一个急剧飙升的过程。更离谱的是,有一些公司的业绩竟然与整个行业的大环境相背离,让投资者或分析师无从比较。而已上市公司为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好的表现,不得不通过更多的投资、并购,来扩大规模,赢取利润。

  这可以说是一种以出卖未来而获取短期利益的表现。当上市由发展的“手段”变为“目的”时,企业就该好好想想了。

  这些年,由于发展的迫切性,大到政府,小到企业、个人,都显得有些急躁。当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莱茵模式”就进入我们的视线。

  “莱茵模式”以德国、瑞士等国为主,倾向于以“共识”为基础,并采用一个长期的视野,比较抵触来自资本市场对短期盈利的压力,而是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货商、政府、小区、工会乃至整个社会和未来的利益。

  澳大利亚著名商学院——麦考里管理研究生院教授盖尔?阿芙莉曾对“英美模式”和“莱茵模式”做过专门比较,他认为相对“英美模式”的短视,“莱茵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更具顽强的生命力。

  比较两种模式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慢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慢也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而且是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这其中,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