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对立统一
在南方农村,有一种植物叫毛竹,种下去5年内,你丝毫不见其生长的迹象。但是到第五年以后,只要雨季一来临,1天内就可以长6英尺高,15天内就可以长到20多米。实际上,它前面5年不是没有生长,它的生长都在地底下,地底下是十几平方米的根系。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说,快即是慢,慢即是快。其实,有的时候,快和慢就是硬币的两个面,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5月4日登陆纽交所的人人网CEO陈一舟对此深有体会,他多次创业,经历过辉煌与低谷,最终领悟到了“少即多,慢则快”的道理。
段永平说,真正大的公司追求的不是快,而是稳健和均衡发展,有不少公司一味地追求速度,看似发展很快,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不少当年的人物都销声匿迹了。
“步步高还需要练基本功,补缺陷,还没有到需要快速发展壮大的时候。”段永平说这话时,不应该是谦虚,而是一种过来人的谨慎。段永平不仅创办了“小霸王”“步步高”以及现在的“OPPO”手机,还因投资网易和雅虎而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略钧策董事长赵民说:“如果你想成为超女、超男,当然要快,但是得做好3年后别人不认识你的准备;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积累起来,成为艺术家,终会被人记住。”
做企业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根基打好了,所有的东西铺垫好了,才能够快速成长。正如做过泥瓦匠的瑞尔齿科董事长邹其芳所说:“一栋楼能建多高,取决于地基打有多深。”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重新发现钝企业的价值,其实只是一种对企业价值回归的探讨。钝企业早已存在,只是被快企业的光辉形象遮蔽了身影。而任何事物都有规律,不可轻视,不可逾越,套用当下的流行语就是“回归常识”。尊重常识的慢,总有一天会爆发,会变成快。
当然很多时候,商机稍纵即逝,快和敏感是必要的,但是快的前提是质量和速度的均衡发展。否则,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模式迟早都会出问题。
因此,快与慢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增博士说:“企业快有快的道理,慢也有慢的道理,主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具体说就是看企业的规模、速度和资金、人才、机制,以及外部环境是否匹配。”
钝的竞争力
以慢为特征的“钝”,并非市场经济的天敌。当“快”供大于求时,“慢”的价值才逐渐体现;当“慢”的稀缺性来时,“慢生意”也来了。
改革开放,学习市场经济30余载,我们引进了代表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的“英美模式”,却对具有长远眼光的手工业文化的“莱茵模式”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借助资本市场,“英美模式”能让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在短期内迅速膨胀,经济实力大增;但“莱茵模式”则可以为企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可持续发展。
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的企业是应该懂得如何慢下来,让发展的基石更稳固一些了,这样才可以为企业、为国家带来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