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压力
2010年,中兴在欧洲销售额增长率突破150%,欧美地区收入占公司全球整体营业收入21%,首次成为中兴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区域。今年上半年,中兴国际业务收入达到208.10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55.7%,同比增长36.4%,其中,欧美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
欧洲市场对于中兴的地位不言而喻。谢峻石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坦言,占领欧洲才有全球市场,在欧洲进入前三,才可能成为全球前三。
到2010年中兴与Telefonica、Telenor、KPN、TeliaSonera、和黄、TIM在内的多家欧洲主流运营商达成合作。但是,要成为主流设备供应商,与第一梯队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中兴还有距离。
由于面临B2B向B2B2C的转变,中兴在消费市场的品牌推广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必然影响到利润空间。
记者在德国第三大运营商E-Plus位于柏林的旗舰店看到,当地销量最好的一款“Blade”手机,正面运营商标识“BASE”,背面则印着“ZTE”。即将推出的“Skate”等三款手机,还将首次在正面直接印上“ZTE”。
中兴品牌部部长戴澍介绍,中兴品牌部对“ZTE”品牌标识在手机上的推广有奖励。“只要印上了ZTE的logo就有奖。与运营商品牌同时存在的双品牌有奖,单独出现‘ZTE’品牌则奖励更高。”
“可能欧洲的不同人群喜欢用不同材质、按键。对手机这些基础的研究,我们还只是从头开始,经常因为细节问题而不被客户认可。”中兴德国E-Plus项目组负责人崔佳承认。E-Plus是荷兰KPN电信集团在德国的子公司,也是德国第三大运营商。
从现有诸多项目来看,正是低价、高效、优质的服务包,帮助中兴一步步赢得市场。在中兴最擅长的终端领域,中兴也推出了千元智能终端战略,确实即时抢占了市场。但是这也导致中兴毛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9年,中兴在全球无线通信市场份额从2006年底的1.95%升至2009年的12.6%。同期,其最大竞争对手华为在全球份额从2.9%升至22.1%。
今年8月中兴公布了上半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373.45亿元,同比增长21.55%;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8亿元,同比下降了12.42%;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同比下降15.63%。
这是中兴2006年低谷之后,第一次利润大幅下降。中兴认为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为实现海外运营商的规模突破和份额提升,采取的产品策略所导致,另外在智能终端市场切入阶段不得不采取积极营销策略。
中兴E-Plus项目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E-Plus已经与阿尔卡特朗讯签署了运维托管协议,在与中兴合作网络服务整体替换后,按理中兴应该立即全部换掉爱立信等其他设备供应商的产品,但是为了基站建设的进度,项目组选择了部分替换,部分帮助对手升级,部分分包的方式同时进行。“很多不该中兴做的事情,中兴都包办了。”这位项目负责人说。德国E-Plus公司 CEO、CTO都一致称,让他们非常惊叹的是,中兴员工可以一天工作16个小时的强度和投入精神。
这确实大大提高了运营商的效率,却是以降低中兴自身的利润率为代价的。这或许是为进入欧洲必须付出的代价,但对上市公司不可持续,未来必须改变。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中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