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847亿元,货币调控效果显现。
此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同物价、GDP、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要好于人民币贷款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尤其是物价,社会融资总量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关联度为0.65,而人民币贷款与CPI的关联度仅为0.54。因此,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调控的中间变量,有其合理性。
具体来看,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7%,同比低3.2个百分点;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361亿元,同比多增117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13亿元,同比少增510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44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6588亿元,同比多9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77亿元,同比多274亿元。
盛松成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人民币贷款的占比继续下降,说明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发展局面;同时,从总体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少,还是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满足了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
业内分析人士也表示,上半年融资规模降低,说明营造抑制通胀的货币环境效果显着;同时相对于人民币贷款,其减少的数额并不多,说明金融还是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基本符合温家宝总理所说“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下一阶段,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继续做好社会融资总量管理,预计全年目标在14万亿元左右。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社会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