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赋予“治未病”、“节省医疗费用”等意义的中药,近期却接连遭到质量质疑、价格暴涨以及出口受限等多种难题。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药、中药如何“自医”等也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
价格上演“药你命”
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发布的中药材5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显示,其监测的537个市场品种中,同比涨价的品种有371个,占总量的约69%。可以说,“涨”成为5月中药材市场的热门词。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波动太大。比如,去年初30元/公斤的太子参,现在已经涨到400-500元/公斤,给企业采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河北省一家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价格猛涨,不仅让消费者大呼中药的价格“药你命”,也使中成药企业苦不堪言。因为熬制汤剂的中药饮片售价一向随行就市,可以依据市场价格调整,而很多中成药则需要通过招标进入医院,在国家大力降低药价之时,成本上涨的压力大多要由企业自己背负。
对于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业内认为,主要是今年药材减产以及人为炒作等。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不久前对外透露,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期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完成调研后,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
普药大王遭遇“质量门”
当中药材涨声一片,企业是否会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格外值得关注。
上个月,有“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公司被曝用苹果皮替代原料生产板蓝根且中药生产线GMP证书已被收回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消息称,蜀中制药在投料环节采用非法的替代物质进行生产。“用劣质药材投料,用苹果皮代替苹果酸虚假投料,这些行为都可能存在。”
不过,四川省药监局随后回应称,暂未发现苹果皮代替板蓝根问题。蜀中停产整顿是因为其洁净区车间有地面损坏和墙面裂缝、生产记录不完整等“五宗罪”。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9年,蜀中制药至少21次因药品质量抽检不合格被国家药监局及各地药监局公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用苹果皮来生产板蓝根的真实性比较令人怀疑,但随着中药材的涨价,企业以次充好的可能性很大。众所周知,名称相同的中药材根据其产地以及品质等不同,价格相差甚远。如果以次充好,在外观上很难被发现,但疗效会差很多。”
出口受限制
不仅在国内遇到麻烦,中药在出口方面也并不顺利。2004年3月31日,欧盟发布新规:对已在欧盟市场以“膳食补充剂”身份销售的草药产品,允许再售7年,并在此期间允许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获取药品的合法地位。但缓冲期如今已结束,我国中成药没有一款在欧盟注册成功。中药进入欧盟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欧盟外,中国香港在去年底全面实施《中医药条例》,提高了中药进口的门槛,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对保健品和植提产品提出新注册要求和有关进口国提高农药残留标准,再加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原本中药注册就很艰难,因此,业内人士预测,中药出口在原本就不乐观的情况下将更加陷入困境。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中成药在欧盟的年销售额也就一两千万美元左右,占整个中药出口比重较小,就算不出口也无所谓,但这是错误的观念。”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与原料药相比,只有中成药最能体现中药的制造水平,也最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如果中成药在欧盟变成“黑户”,那将是中药出口的一大倒退。
专家观点
对于中药频频遭遇困境的局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实际上折射出中药行业在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痼疾。“中国制药业的最大问题是欠缺比赛规则。现在国家只制定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门槛,符合GMP认证的企业就可以生产药品,但这个起点非常低。所以,国家应该提高标准并建立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把企业的层次拉开,形成差异化发展。同时,国家应该对中药生产的全过程制定明确的标准,使传统中药数字化、标准化,形成质量体系。”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建议。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中药材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