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中药材一直在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3月,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再涨下去,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本月17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的价格,11种同比上升,5种同比下降,2种同比持平。川芎、丹参、当归、党参、红参、黄芪、太子参、冬虫夏草、茯苓、白糖价格本月同比上升;三七、板蓝根、红花、金银花、野菊花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两面针和石斛价格同比持平。
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生产周期普遍较长、旱情和人为导致减产及囤货炒作。通胀下中药材涨价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品种之间会发生分化,一些一年生的中药材品种可能会因扩产及供需关系改变而价格下降,一些品种会持续高位。预计三七、板蓝根、当归、党参、黄芪、黄芩、虫草、白糖价格年内将维持高位;丹参、太子参、红花、野菊花、茯苓有望随年内产新季到来价格有所回调。
在我国,药品定价权往往并不在企业手里。国家发改委规定了2700多种药品最高零售指导价,因此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并不能通过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来缓解原材料上涨压力。在上市中成药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诸多中成药厂家的毛利率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有所下滑,这也给这些公司的经营带来困难。
在毛利率下滑背景下,许多中成药生产厂选择各种方式进行突围。有些企业选择向上游进军,自己种植中药材以降低成本涨价的影响。一些企业迫不得已采取高抛低吸或自己囤积中药材的做法以尽量减少涨价影响。而另一些企业则是积极转换跑道,进军使用中药材少且终端价格不受政府控制的日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