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检测服务 > 正文

吴永宁:做食品安全忠实捍卫者

2011-05-31 14:46来源:科技日报字号:小

吴永宁

  将近三十年前,一个21岁的年轻人从南京医学院卫生系毕业。那时的他,面对着中国食品安全这样一个新鲜而广阔的领域,心中满是热情与责任。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昔日踌躇满志的青涩少年早已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岁月流转之中,鬓发留下了风霜的印迹,皱纹开始一点点爬上额头,没有改变的,还是那股对工作的热情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吴永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WHO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这一系列的头衔,是对吴永宁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肯定与褒奖。面对荣誉,吴永宁只是淡淡地说:“没有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国家需要,我们就应该把它做好。”

涉猎食品安全领域有契机

  最初涉猎食品安全领域,吴永宁的研究方向是茶叶的防癌效应(阻断亚硝胺作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茶多酚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1991年,吴永宁前往法国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学习;1997年,又作为皇家学会学者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毒理学部(MRC Toxicology Unit,莱西斯特大学)深造。在胃癌、食道癌病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生物监测化学方法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与先进的认知。不过,真正让吴永宁感受到食品安全的巨大影响力的,还是比利时一起由二恶英引发的食品污染案例。

  “从英国回来后不久,我就遇到了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吴永宁回忆说,“在这个事件中,我协助卫生部进行欧洲四国对中国进口食品的处理。这是继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欧洲发生的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案例,并最终导致比利时内阁的倒台。一个小小的食品污染事件竟引发了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反应,直接搞垮了一届政府?震惊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始深刻思考这个问题,加深对食品安全的了解与重视。”

  “二恶英可以说是有机氯化合物中最难测定的物质,对它的测定水平往往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分析水平。”吴永宁说,“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是不是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此类事件?就这样,以比利时二恶英事件为契机,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开始着手去做‘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的工作。”

  而这一做,就是十余载的坚守,风雨无悔、勤勤恳恳。

构建食品安全防线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如今,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筛选、定量到确证的一整套标准化方法,可以针对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氯丙醇、丙烯酰胺、有机锡、克伦特罗、氯霉素等食品污染热点问题进行痕量与超痕量检测研究。而这,正是与吴永宁等一批科研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

  1998年,在香港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之后,吴永宁利用克伦特罗(瘦肉精)测定方法,建立了从筛选到质谱确证的一套国家标准方法,并被广为应用于相关食物中毒诊断和非法使用的监测。

  “十五”期间,食品安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团队启动了两个国家级污染监测网——国家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包括化学污染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等)和进出口食品监测与预警体系。此外,还开展了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污染物标准修订和评估工作。

  “十一五”期间,在吴永宁的参与研究下,我国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中不仅完成了1300多份母乳样品国家数据的测定,而且对于如全氟有机化合物、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等新增名单物质也基本实现了能力覆盖。随着经济水平和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从以前的追随并强调符合国际标准,已经逐步发展到能够牵头并起草国际标准,如中国是唯一建立大米中无机砷限量的国家并正在牵头起草国际标准,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科技上的国际地位。

  “由于各个国家的膳食结构不同,因此,在标准制定上往往也是各有侧重的,”吴永宁表示,“从1990年开始,我们按照WHO推荐方法,一共开展了5次中国总膳食调查研究,并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调查的结果为在国际会议上提交中国数据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清理、整顿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食品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

  “我不算聪明人,靠的是不断的努力。”吴永宁这样总结道,“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的研究和数据代表着国家,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能力,体现着健康保护和评价的需要,决定着决策和措施的可靠基础,容不得丝毫马虎。”

  带着这种不间断的努力与严谨,吴永宁在工作中也紧密结合着国家的需要而不断调整角色。“十五”时期,我国的食品安全研究刚刚起步,吴永宁担当着这个领域的“开拓者”的角色与任务。“十一五”时,研究工作深入展开,更加强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和监测方法的国际性比对。如今,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正向着立体化与系统性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产学研联盟组织的形式研究食品安全的检测试剂与装备技术,直接实现研发成果与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吴永宁这样说。

  “食品安全是建立在风险分析体系上的,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胡锦涛主席也特别强调‘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食品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因此,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了。”吴永宁表示,“中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成立,将提供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安全范围的科学评估,将招纳超过200名的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针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研究结果进行审查,在必要时还将进一步授权开展其他的研究。”据了解,中心还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食品安全上的科学咨询意见,并承担与公众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的任务。

  而且,新成立的中心不会仅隶属于一个部门,它将受到多个部委和行政部门,包括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组成的理事会的领导。“这种安排将给予中心更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为政府提供科学咨询意见。”吴永宁说。

为食品安全研究做贡献

  吴永宁曾接受过许多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如辽宁海城豆奶食物事件、山东盐霉素食物中毒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在吴永宁看来,食品安全需要在风险分析框架下展开工作,无论风险评估还是风险管理,都要保持高度透明,而且要有科学性作保障,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不仅如此,吴永宁还身体力行,为食品安全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南京地区出现了多起“哈夫病”病例,这是一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疑似由食用小龙虾而引起。事件发生后,吴永宁立即率领团队,针对这一病例展开检测研究。由于采集样本有限,而且无法得到病人吃剩下的小龙虾样品,吴永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在南京调查期间,就希望自己能发病;我也在养南美鲳鱼,如果能够在动物上复制出巴西‘哈夫病’,还可以自己吃。”吴永宁这样说,“当然,这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我并不是在冒险,因为这个病只要及时治疗不会有后遗症,我做了很周密的检测与研究准备。而且,我们吃的食品,没有一样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总能检测出一些有害物质;关键是看暴露量,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对身体有害。”

  当前,吴永宁又将目光投向了功能食品的安全与获益平衡之上。“我从医学、营养研究起步,中间做了不少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的研究,如今又要回归自己的老本行了,”吴永宁笑说,“当然,这次回归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前,而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借助转化医学的研究,建立世界先进的食品安全工程。”

  “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不论是之前的成果,还是今后的工作,都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吴永宁最后这样说道。诚然,为了还公众一个“干净”的餐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无私无畏、勤恳踏实的食品安全“扞卫者”。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