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餐饮旅游 > 正文

李红:寻找自己感到快乐的兴趣和节奏

2011-03-09 16:39来源:乐商网字号:小

  靠做餐饮让乡村基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李红,学会做饭时是几岁?坊间流传是8岁,但李红予以否认,说8岁那年自己应该只会拢火,“而且是被迫的。”

  无论如何,从一个李红自己也说不清的年份起,她就爱上了做饭这件事。一直到现在,当很多人把兴趣变成职业后就开始懈怠乃至厌烦时,李红却热情如初。她说,一开始的快乐在于做好吃的东西本身,后来的快乐,则在于看着自己的团队,看着公司成长这些事。

  在过去十年中,从规模上看,这种成长的速度不算快,从第一家店到第九家店,李红用了10年时间(1997-2007)。或许,李红曾经希望就这样一直不紧不慢的把乡村基做下去。“那时候完全是凭兴趣在做,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李红回忆说。直到一个偶然机会,红杉资本的计越在来重庆出差时,发现了这家低调但是生意火爆的公司,经过研究,海纳亚洲的龚挺和红杉资本沈南鹏决定考虑投资。

  沈南鹏为了见到李红,让助理一个月给乡村基公司打过四次电话。起初,李红对风投不感兴趣,说自己不需要钱。最后一个著名的“盲人和球员的故事”打动了她。这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自卑的男孩在球队里总是替补很自卑,他的父亲每次都在看台上鼓励儿子,为他的每一次上场鼓掌,后来这个男孩终于成为了球队主力,但父亲去世了。男孩告诉队友,其实父亲是盲人,看不到他踢球。

  我问李红这个故事究竟哪一点打动了她?是否表明,做风投的虽不懂餐饮,但是仍旧坚信她会成功?李红大笑,“不是这样的。”她说这些热情的投资者告诉过她,所谓风投就是要冒风险,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谁会成功,一家公司会走多远,他们虽然也看财务数据,但更多是凭对商业的感觉。“他们就是一群在旁边鼓劲的人,可以帮你出谋划策。”正是这种“我其实不知道你能走多远”的坦诚,反而打动了李红。

  “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期待,那种感觉,就好像在学校老师一定要让你考高分。”她说。

  从创业之初一路走来,其中艰辛不必说。李红在艰辛中寻找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做事的快乐和从容。李红把公司前十年看作是一个团队培养阶段,“就是随着自己的喜好度来开店,没有压力一定要开多少店。”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从容中,乡村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培养了自己的顾客群。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是否在2007年那个时点上她也需要一个外力再推乡村基一把?如果倒退三年,在2004年沈南鹏讲同样的故事,能否打动她?李红眼睛也没眨就回答:“2004年人家也不来投啊!”她认为IPO上市对于自己和乡村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

  李红曾经想要把IPO给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是因为那个原因:她是一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做事的人。风投进入前,她对沈南鹏说,不要逼着我一定开多少店。沈答应。但是最终乡村基还是开始了快速扩张。从2008年开始,乡村基开店速度加快,至2010年底门店数量超过110家。

  这并不是沈南鹏要求的。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沈南鹏对于包括乡村基在内的所投资公司提出风险警告,建议各家公司采取保守策略应对危机。但李红不为所动。

  对此,李红解释:“保守策略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现金流紧张。”她了解自己企业的状况,她认为乡村基现金流非常健康,而且此时的地皮成本(店铺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都在下降,正是扩张好时机。“就像股市一样,别人都买进的时候,你就应该卖出了。”作为女性,李红相信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企业家做事还是要靠自己的商业直觉。”从2008到2009年,也是乡村基历史上扩张最快的一年。

  李红对餐饮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如今资本将事业和个人爱好融合在一起,推着她走向下一个路口。至今她都是公司研发工作的热心参与者,她会如数家珍地与别人说起乡村基的宫爆鸡丁、泡椒牛肉丝为什么是这个口味—这些都是她早年亲自动手研发的菜品。但李红又不会让个人偏好完全左右生意。如果研制出一种菜品口味很好,可不容易复制,李红还是会选择忍痛割爱。资本是理性的,率真、热情的李红也有服从理性的一面,标准化和可复制正是乡村基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

  另外,上市也对她有所改变。她认为对乡村基最大的影响是“整个公司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