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遭央视追问“你幸福吗?”他回答:我这辈子一直很幸福!
比尔·盖茨的“幸福”来自慈善事业;而通过引入“效率”和“营利”的概念,他正在用商业法则改变慈善规则。
我一直很幸福
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央视记者向57岁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抛出了这个“经典”问题。盖茨微笑答道:“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一生中,我一直很幸福。”
如今,盖茨已经不再管理微软的日常事务,也渐渐远离了媒体视野。当他的名字出现在新闻中时,要么是在鼓动富人投身慈善,要么是在为世界各地的贫困人群募捐。
在盖茨看来,他的事业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他在20岁时创立的微软,在开发了全球最流行的电脑操作系统,并开启互联网革命后,盖茨在2008年把公司交给好友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及高管团队打理;另一部分则是他在50岁以后全心投入的慈善事业。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和资源,都用于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人群。”
他曾被称为“垄断者”,前往大学演讲屡遭抗议,如今却是世界首善;他的豪宅面积达6600平方米,经常出席上层场合,如今却要学着与穷人打交道;他曾用技术改变世界,如今却致力于用慈善改变未来。盖茨已经不再年轻,但他的慈善之旅远未走到终点。
比尔·盖茨的慈善生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盖茨就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在研究了美国亿万富翁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洛克菲勒的生平后,他出售了部分微软股票,成立了威廉·H·盖茨基金会(这是他的全名)。1994年,盖茨与梅琳达结婚。2000年,两人合并了三个家族基金会,成立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这是盖茨夫妇从事慈善事业的主要依托。
与专注于技术的盖茨相比,梅琳达显然更擅长技术之外的事情。她毕业于杜克大学计算机系,还拥有MBA学位。最初在做慈善时,盖茨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放在疫苗研发等长期项目上。但梅琳达指出,这些项目见效缓慢,不如把资源投入到更迫切的事情中。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盖茨基金会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小儿麻痹症、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的诊治。
在成立10年后,盖茨基金会的总资产达到700亿美元,捐款总额超过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近百年来的捐款总额。
然而,技术出身的盖茨并未想到,慈善事业的困难要比科技行业多得多。作为全球最富有的人,在面对第三世界的无数贫民时,他仍感到自己势单力孤。
让慈善“商业化”
在刚刚涉足慈善事业时,盖茨发现在非洲和南亚,疟疾仍是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在发达国家,这种疾病早已被根除。于是,他们花费大笔资金,用于多种疾病疫苗的研发。到了后来,支票上长长的一串“0”让盖茨吃惊不已。他意识到,慈善事业成本高昂,如果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只是单纯地散发钱财,基金会迟早会走向崩溃。
2008年,美国投资大师、“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给盖茨基金会送来一份大礼:一张价值300亿美元的支票。这让盖茨基金会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从那时起,盖茨夫妇开始考虑更好地利用资金,建立全新的慈善模式。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洛克菲勒都创办了影响力巨大的慈善基金会。但近年来,由于缺乏透明度,资金管理混乱,这些传统基金会备受诟病。盖茨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2010年,盖茨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了关于慈善的看法:“洛克菲勒是一位明智的慈善家。他支持医疗研究,让世界发生巨大变化;他资助的洛克菲勒大学做了很多疫苗研究工作;他还为少数族裔设立学校,成绩斐然。如今,我们可以在慈善成果的量化评估方面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引入具有商业背景的人,引入效率的概念,并加以利用。”
“效率”是盖茨从事慈善的第一个重要理念。他试图将商业公司管理经验,应用于相对松散的基金会管理。例如,全球每年有900万儿童死于各种疾病,而盖茨基金会的目标是在15年内将这一数字减少一半。基金会的每个工作组需要分阶段设定目标,并说明所需资金的多少。他们的目标和成果都会被公布出来,让捐资人对善款去向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盖茨还将“营利”与慈善统一起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在传统观念中,“慈善”与“营利”势不两立,企业的善举往往是捐款捐物,而牟利为人不齿。盖茨认为,正是由于无利可图,企业并不愿意从事那些能够造福贫困人群,却耗资巨大、见效迟缓的项目,如疫苗研发等。只有让企业获得必要利润,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慈善事业。
盖茨的建议是:企业应在保证大部分营利活动的前提下,照顾贫困人群的利益。例如,制药公司可以向穷人销售特价药物,食品公司可以优先从穷人手里收购粮食,电信公司可以免收穷人求医问药的电话费等。
慈善领域遭遇争议
此外,盖茨还与好友巴菲特在2010年发起“裸捐”运动,鼓励富豪捐出绝大多数财产。截至2012年11月,美国已有91位亿万富翁承诺捐出一半以上的资产,其中包括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而盖茨夫妇最终将捐出95%的个人财产。
不过,盖茨在慈善领域也曾遭遇争议和挫折。盖茨基金会曾发起美国公立高中教育改革运动,支持丹佛市的一所高中拆分为三所较小规模的学校,却导致生源严重流失,最终在2006年倒闭。但这一失败并未让基金会放弃,而是决定继续投入35亿美元推进改革。此举引发了外界更多质疑,《纽约时报》撰文称,盖茨基金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游说攻势,影响美国政府决策,不同意见则湮没无闻。这一论断让盖茨基金会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对于此事,盖茨本人似乎并不十分在意。他说:“你无法躲避争议。但是,人们对于基金会的积极态度,让我十分欣慰。人们对于我们的工作十分友善。你可能遭遇挫折,但这正是慈善事业的特别之处:从长远来看,你可以做那些政客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情。”
“尽管与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我们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仍然很小,但通过致力于创新,你仍然可以取得较大成果。我们的某些项目可能不很顺利,但整个基金会已经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仅仅这一点,就让我感到满足。”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比尔·盖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