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职场智慧 > 正文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职场不宜怨天尤人

2012-07-02 15:08来源:人民网字号:小

    对不少人而言,生活就是一张紧绷的弓弦,任何不如意都可能将自己的抱怨弹射出去。在早上拥挤车流中抱怨城市通勤越来越糟,在工作推进中抱怨老板苛责下属怠工,回家后看到孩子贪玩一顿臭骂,孩子窝火一脚踢向身边打滚的小猫。这一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踢猫效应”的景象每天上演。抱怨就像传染病,一旦对其管理失控,不仅会将自己扼杀在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中,还将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一边抱怨 一边厌恶

    学者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权利抱怨。” 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心的小事都会让情绪一落千丈。这种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个受害者也许是“猫”,也许是每个人。

    在组织中,员工们老是抱怨“工资低、管理乱”,管理者们也经常抱怨说“老板不信任、不重视,下属不配合”,而老板却又抱怨说“员工素质差、效率低、干部没有责任心”等等,全是抱怨。这种现象在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中得到印证:超过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但同时,九成职场人对自己的抱怨行为感到厌恶。于是,人们一边抱怨,一边厌恶着自己的抱怨。

    何必怨天尤人?面对这厌恶,你能采取的手段无非两种:一是及时遏止自己的抱怨行为,二是继续痛苦的将自己扼杀在抱怨的恶性循环中。但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所言,抱怨就像口臭,当从别人嘴里出来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但从自己口中出来时,自己却浑然不觉。因此,想要“入局而不为局势所迷”并不容易。

    抱怨不仅是制约成长的慢性癌症,也是加剧管理问题的慢性毒瘤。对待抱怨的态度不仅是个体自我修养和气度的体现,也是企业和组织良性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对领导者尤为重要。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拿下属当出气筒,这样的领导者即使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难有真正的成功。

    中国古代先哲早提出过精辟见解,《论语·宪问》有“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荀子提倡“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认为,“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抱怨的必要。”比尔·盖茨的信条是,“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钥匙

    职场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作为领导,不仅要避免对下属发牢骚,还要懂得倾听员工的抱怨声。“经营之神”松下电器公司前总经理松下幸之助有句口头禅:“让员工把不满讲出来。”可大部分老板都不喜欢员工对企业有抱怨,但都欢迎员工提建议。

    抱怨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建议,反映出员工的一种需求——他需要听众,而这些听众往往是他最信任的那部分人。当你发现你的下属在抱怨时,你所需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只要你能让他在你面前抱怨,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他的信任。此后了解真实原因、平等沟通并果断处理也就水到渠成。

    抱怨当然会带来负面情绪与压力,美国柯达公司战略失误以致破产,但在管理方面,该公司曾专门设置帮助员工平抑抱怨与情绪的“幽默房”,装有各种笑话书及幽默内容光盘等的图书馆,布置有幽默大师卓别林和笑星克罗麦克斯剧照的大厅,以此缓解平复员工的抱怨。“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