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聚焦用户价值 豆瓣品牌“慢工细做”

2012-02-16 09:50来源:商业价值字号:小

   豆瓣公司的节奏看起来很慢。但豆瓣创始人兼CEO杨勃称,这并非刻意为之。豆瓣模式没有可参考样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创新产品成本较大,而体会新模式的时间成本要花费一两年时间才能稳定下来,之后才能健康成长。这段时间的折腾、试错、观察,非外能道,冷暖自知。

用户价值大于用户体验

    毋庸置疑,用户体验当然是重要的。但多数人眼中的用户体验,更多是功能设计层面,而豆瓣不止于此。“从另一个角度看,用户体验确实可以一直很好,一个用户他今天很爽、明天也不错,有可能半年之后、一年之后也没改变,可忽然有一天他就不来了。”杨勃说。

    很多产品确实如此,虽然用户说好,可不妨碍用户会玩腻,或者会有更新更酷的产品去满足用户。豆瓣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用户流失问题,杨勃认为这与豆瓣的初衷有关。豆瓣团队看到了用户体验更深层次的部分,并把它定义为用户价值。所谓用户价值,就是产品从长期来看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价值,也就是产品是不是有用。这将决定用户在两三年后还用不用你的产品。因此杨勃最早定义豆瓣的时候,它首先应该是有用的,其次才是用户体验。对豆瓣而言,发展过程和用户需求是一致的。每个新功能都有最佳用户体验的方式去优化它,而它又和用户价值黏合得很好。

    回过头看豆瓣的几个节点,有的是算法,有的是社会服务、社区,豆瓣团队一直不断扩大可以提供的范围和深度,公司一直往前走。豆瓣不会受到每年新的产品形态的冲击和影响,因为从长远看,豆瓣可以保证价值一直是在扩大而非缩小。

十万用户定律

    杨勃说,“我一直非常一厢情愿地、自作多情地将用户所有的称赞和责骂都认为是对我们的关爱。”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确实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用户的意见永远是要听的,但听并不等于马上要变成行动。用户不是产品经理,他们大多数时候并不能非常有逻辑地将他们的需求表达出来,直接照做会产生很多问题。

    豆瓣的广播为每个用户罗列出好友的行动更新,有很多用户反映,要求增加一个只看“推荐”的功能。为什么?原来是因为用户的广播里有大量的图书、电影、音乐收藏的更新,让他的屏幕被刷得很厉害,而这些又不是他关心的信息。他需要的不是一个新功能,而是把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发现最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看推荐,而是怎样减少图书、电影的刷屏。“因此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感受,要发现背后是什么,用户有时候骂你有他的道理。”杨勃强调。

    在产品很小的时候,用户不多,可以非常直接地获得用户反馈。然而当用户越来越多,达到100万、1000万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就会有很大问题。杨勃把它总结为“十万用户定律”:“当用户数超过10万,产品直接获得用户意见的渠道就失效了。在这么大的用户基数上,如果有1%的用户对你不满,其中又有1/10的用户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天天有100个用户在骂你。那种感觉就是铺天盖地的骂声,而你没有办法分辨到底是100个人还是1万个人在骂,它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但你已经无法去衡量。所以直接反馈之外需要采用别的方式,比如用数字说话,量化分析。这时候就要求你不能被动地坐在那儿听,你需要采取更主动的方式去得到真实的反馈。”

    留住用户一两天还容易,三年五年留住他们要靠什么?有时需要在短期用户体验上有取舍。杨勃这样认为,“用户不会想得很远,如果你满足了他们的短期需求却给长期使用带来损害,当错误酿成,用户都走了,你不可能再去找当初给你提意见的用户算账。”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