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该怎么办?
农夫停留在对产品的关注上,虽是懂得了抢占天然水源的“有限资源”,从本质上仍然是“产品端”的思考模型,不懂得抢占人脑里的“稀缺资源”,就不是“消费端”的思考模型。农夫非常精通在产品上下功夫,消费者的大脑却成了农夫的盲点。从农夫过往的案例来说,无论是与纯净水背道而驰“有点甜”的逆向思维,“摇一摇”混合果汁的产品创新,弱碱性水的切割营销,还是“5个半的柠檬VC”的价值塑造,农夫所有的焦点都是围绕产品来展开的。而不是围绕消费心智资源来展开。
懂得做产品,并不等于能赢得市场,很多时候赢得市场不是靠有概念的产品,而是资源的多少,农夫设计了一个极具产品价值的水溶C100,却被娃哈哈的冒仿产品HelloC给超越,原因很明显,娃哈哈拥有更强大的通路,拥有覆盖率更高的铺货,这样反而让人觉得农夫是个冒仿者。谁的资源多,谁的嗓门大,谁就有话事权。农夫显然已经失掉了与娃哈哈抢夺通路的机会,洋品牌抢占了“消费心智”的有限资源,娃哈哈抢占了二三线通路的有限资源,而农夫抢占的“天然水”资源跟前两者相比价值要小得多。
业界盛传农夫“嘴硬腿软”,意谓农夫造概念的能力强,而实际的销售能力弱,销售能力弱最主要表现在通路能力弱,然而只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农夫之所以不能“知行合一”,笔者认为不是农夫的“执行”能力问题,而是“认知”的问题。农夫对问题的认识不透彻才导致了其“执行”能力弱。是农夫的“知”与“行”的不合一,才导致了其执行力弱。说白了,农夫并没有想清楚怎么执行。
与农夫相比早期的王老吉通路能力更弱,王老吉当初可能连进KA的能力都没有,在有限的资源下,王老吉只能把自己的资源用在最可能的通路上,于是王老吉选取了餐饮渠道,表面上看好像王老吉是被迫选择了餐饮渠道,实际却是王老吉选择了最有价值的渠道,“怕上火,喝王老吉”,消费者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就怕上火了吧?消费者通常在餐桌上才会想到怕上火,尤其是看到红红的火锅、吱吱的烧烤,消费者更可能因为这些情景而怕上火,而餐馆里的冰柜刚好有王老吉的红罐。想想看,你若一开始把王老吉摆放在家乐福,你会在家乐福里怕上火吗?在超市的情景里,你根本没有防上火需求的紧迫性,既然是这样,你又何必花掉那么高的进场费进入家乐福凑热闹呢?
据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愿意在旅游景区购买农夫山泉,(这或者是因为景区的情景跟农夫山泉所营造山泉情景产生了关联),但是在景区通路通常看不到农夫山泉的产品。如果农夫山泉能以“消费时机”为导向,在这些景区展开重点铺货,不是更有意义吗?娃哈哈也铺到景区还能跟农夫山泉抢风头吗?当然农夫山泉在景区的“消费时机”纯属其无心插柳之举,农夫期盼的可能是都市里的高密度人群的购买,农夫山泉立身的并不是“消费时机”,而是立身于“天然水”的好处。是相比较与康师傅的矿物质水、和娃哈哈的纯净水而言的。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其实都一样。消费者更多是看终端的冰柜里有什么。有什么就拿什么,所以铺货率更高的娃哈哈、康师傅反而占了更大便宜。消费者还没有忠诚到非喝天然水不可。娃哈哈一早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拼命铺货就成了,康师傅也知道了,所以鱼目混珠弄出个“矿物质水”往死里便宜来忽悠消费者。唯有具有专业精神的农夫,搞了四大天然水源,最近据说又多出了一个新疆的水源。既让人佩服,又让人感叹,既然有如此专业精神,为什么偏偏不往消费者大脑里“挖矿”?产品再好,如果终端被娃哈哈这个拦路虎给挡着,也很难跨越过去。
制造更强劲的枪炮并不一定是赢得战争的根本,而提高综合国力、大搞外交才是更高段位的思考。福特是汽车行业里最注重创新的,但就在福特千辛万苦的完成了自己的创造后,通用就发话说,福特所有的创新都是错的,消费者是觉得行业老大通用更权威。在与通用统一维度的竞争方式,注定了福特永远干不过通用。做产品有点着了魔的农夫,在“创新产品”的思维模式下所展开的所有努力,注定了产品被人抄袭,渠道被人排挤,概念被人混淆。跳出产品,追求更高段位的资源配置应该是农夫要考虑的问题。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农夫山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