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商业模式 > 正文

巨大商业力量的背后:微利商业模式

2011-11-30 09:52来源:网易科技作者:魏武挥字号:小

    从2007年推特出现,微博逐渐风靡全球,当下可说是炙手可热。那么,微博是如何运营的,而博客是否已经过时?对一些互联网商业帝国的商业模式来说,炙手可热的微博与貌似过时的博客有哪些特殊意义?且听博客大巴CEO魏武挥谈一下他的看法。

    从商业资本层面上讲,BSP(也可以简单称之为博客)今天作为一个概念已经过时了。当商业资本兴趣缺缺后,博客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形态,已经无法成立。换句话说,博客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但有趣的是,博客本身,却成为某种商业模式的重要支撑。

    根据alexa的统计,新浪博客占据了整个新浪页面访问比例的15.81%,仅次于今天如日中天的微博,搜狐博客为5.95%,排名第六,而网易博客为15.72%,也是排名第二,次于网易新闻,超过网易招牌应用网易邮件。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博客服务,三大门户将失去一大票访问量,而主要依靠访问量才能实现的网络广告,也就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对于博客服务而言,无论是Blogger,还是博客频道,各取所需。博客写手依靠门户的高流量平台,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写作更广为人知,而博客频道则免费获取了大量原生态的内容,吸引更多点击。博客,这项失去独立商业模式的服务,依然有其商业价值,而且还很重要。

    QQ也是一种。单纯就聊天工具而言,大概除了Skype这种可以直接拨打到对方电话上的服务有其独立商业赚钱套路以外,其它IM都缺乏商业模式——即便是Skype,也是微利行当。去岁年中申请IPO时披露的数字不过4亿美元收入(半年),与其当时5.6亿用户的规模并不相称。QQ的商业模式是利用QQ作为一个流量入口,来实现旗下诸项服务获得一个免费的推广渠道,然后加以变现。QQ这种免费聊天工具,没有独立的商业模式,但谁都不敢说,QQ一点都不重要。

    OpenID,是一种很不错的服务,借由它,用户可以免去在不同网站上的注册之苦以及密码记忆之麻烦。但OpenID本身赚不到任何钱,颇有点公益项目的味道。 Facebook和Twitter兴起后,国外目前很多网站提供使用Facebook或Twitter用户名登录的方式。而无论是F还是T,自己都是极其庞大的商业力量。

    而微博本身并没有商业模式。以微博页面上那几个区区广告位,怎么可能养活庞大的微博运营团队(新浪微博运营人员据说已经需要三个楼面,还不算非北京地区的员工)。微博大体上,将来也会成为一种流量入口,去变现其它业务。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体上存在一些服务,是相当基础的应用,对于广大互联网用户确实存在需求。但这些服务本身没有商业模式,OpenID推了很多年,不成气候。但商业巨子一出手,立刻蔓延开来。在今天中国互联网江湖,已经出现了类似使用QQ号或某微博帐号登录的状况。而这种商业性质的准OpenID服务,我个人是相当看好腾讯的QQ号登录。到底QQ号是中国拥有用户数量最多的,到底腾讯并购了康盛创想,一个拥有一半BBS市场的Discuz架站程序和几乎所有小型社区的UChome架站程序。

    门户借由博客,更是做大了流量。微软借由Skype,剑指移动方略。谷歌借由gmail邮件服务,建立了相当完美的谷歌诸服务的通行证体系。腾讯借助聊天,变现诸多服务,今天又或可借助QQ登录,更容易掌控用户。这些本身缺少商业模式的东东,最终成了商业帝国得以扩张的基石。而值得玩味再三的是,如果没有商业帝国的介入,这些服务,在中小公司手里,其实并无太多前途。老实讲一句,当年四大微博即便没有什么非商业因素的羁绊,今天怕也是不成气候。

    这看起来好像是“免费”的商业模式,但是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免费。免费的背后往往可以牵引出更大的利润,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免费”,无商业模式也是有其重要价值的。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