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领导力 > 正文

刚柔相济领导艺术 征服大众的辩证法

2011-11-28 14:24来源:牛津管理评论字号:小

以柔克刚

    俗话说:“百人百性,百人百心。”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事更需要以柔克刚,好比一块巨石落到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轻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马到成功。以柔克刚是为官处事的至高境界;以柔克刚必变弱为强;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屈求伸的生存之道;政治家是最善用眼泪的。领导者要会以柔克刚。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招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待遇太低,或者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员工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是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应该怎么面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听指挥的我就辞掉他!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

    要知道一个企业解聘一个员工很容易,如果不是太差的企业招进一个员工也不难,可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员工就真的非常难,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失去了一些好的员工,对企业就是相当大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战斗力。

    领导者是强者,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强者行使权力,要取得理想效果,却不一定非要靠强悍。有时善于示弱,在那些吃软不吃硬的下属那里,是很管用的。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领导者必须注意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许多领导,当他们面临众人的反对或排斥时,当其想法与众人的意见相左时,习惯于采用高压政策、大棒政策,以为凭此就可以取得一致的认同,就可以消灭反对者的呼声。面对刚直不阿、态度强硬之人,许多领导者想到的第一个概念,常常是如何去制服他们,而不是如何用最委婉的手段从心灵的最深处去征服他们。领导者常常忽略了怀柔手段的重要性,以为高压之下无人敢不顺从。殊不知,领导者越是强硬,往往越能激起对方强烈的反感、敌对和排斥抵触情绪。这样,领导者不但原有的目的难以达到,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因此,领导者必须注意避免这种错误倾向,学会以迂回、柔顺的领导手段来征服大众,达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其实,人的性格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许多人属于固执坚定、刚直不阿的类型。他们能面对惨烈的人生,能面对强硬的压服,却经不住温柔委婉,听不得娓娓道来;他们能在强权者面前积极抗争,坚持到底,却做不到在柔弱者面前硬下心肠、铁面无私。也就是说,柔弱者往往能拨动他们心灵最深处的惜柔怜弱之弦,能最大限度地感化他们,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许多用高压政策、强硬手段征服不了的人,若领导者能改变一下方式,以温和、柔顺的态度与他们推心置腹地商榷交谈,反而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平日常常谈到水滴石穿,就是这种以水之柔克石之刚的艺术所在。领导者不一定凡事都要板起面孔,更不一定非得用强权才能制服众人。他们完全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以真情流露、恳请赞同的方式,来达到前者达不到的目的,获得前者所不能获得的成功。

    我们提出领导者要学会以柔克刚,必要时要善于向下级示弱,并不是说领导者就可以凡事一味妥协,也不是说柔弱之术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诚然,有时用柔术的确能够达到用强硬之术所达不到的效果,但如果领导者长年累月一贯如此,就会给下属造成一种心理定式,认为自己的领导是软弱无能之人。长此以往,领导者就会在下属面前失去自己的威信和尊严,领导的严肃性、指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也会一扫而光。所以,柔弱之术固然重要,刚强之道也不可少。领导者要学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公关对象和具体环境背景,采用综合的领导公关手段,发挥自己的领导艺术。

    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了,首先承认错误在自己,让他的气有地方撒,然后再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有的放矢,不是很好吗?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辩证运用,融汇贯通,必能更好地征服人心,凝聚团队,以领导力催动整个企业组织。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