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文交所”)的不断涌现,中国文交所市场呈现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文产所数量已超过20家,而正在筹建中的数量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面对这一发展背景,各文交所如何谋求新定位,完善市场营运策略,建立良好的国内文交所市场交易机制,是业内需要思考的关键。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
新形势下文交所纷纷谋求新定位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当前,文交所最大的突围就是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回归本源。主要表现在:
1.功能定位:文交所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其初衷是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对接,突破文化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但文交所一旦成立,它就成为了一个公共的平台,这个平台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方便、效率、安全。
2.运营定位:最为核心的是其实现文化艺术资源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不仅仅是份额化交易的平台,平台的公共性、公信力及社会化监督与保障等板块,应尽快落实并做好。重点是做好社会化的登记功能及见证交易功能的发挥。
3.业务模式的定位:核心的业务模式是“服务+交易安全”的支撑与保证,将文交所打造成为专业化、职业化服务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模式的艺术品投资与交易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以平台化服务与交易为核心,不断对接银、证、保、信四大金融门类,对接产权要素交易市场与拍卖市场。这是文交所走出单一化模式进行转型的关键。
文交所份额化营运亟需创新
西沐表示,当下,份额化交易已经进入了一个最为敏感的发展阶段,份额化作为平台化创新交易的探索,为艺术品市场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交易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新的理念与新的组织与体制形式,文交所作为一种历史承载,已无可避免地要进入后份额化时代,经过份额化交易的推动,文交所面临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关于处于后份额化时代下文交所的运营策略,仍需要认真研究。
1.份额化交易为产业带来的作用推动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新的创新极——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理论核心与实践的关键点,充分地展示了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的创新形式,对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以及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市场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是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而文化艺术资产的份额化是这一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通道;二是发展文化艺术金融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基本保证与前提,而艺术品份额化是文化艺术与金融对接的重要手段与平台;三是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是整合资源,不断培育与形成区域文化艺术金融体系的重要推手;四是在金融资本的带动下,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会不断形成文化艺术产业及金融产业要素的重要聚集高地;五是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是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是构建文化艺术产业要素发育及先进产业组织的重要推动力;六是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制度是区域文化艺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窗口与孵化器,对构建全球性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话语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七是艺术资产份额化是政府部门认识与研究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规律,制定政策、进行有效监管的试验田;八是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价值建构,并对艺术品市场参与者起到示范与教育作用;九是艺术资产份额化交易及其平台是培养文化艺术金融等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这些经验与作用将对以后艺术品市场创新及后份额化时代文交所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借鉴作用。
2.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对文交所市场带来的作用推动
西沐认为,对民族艺术发展,特别是艺术品市场发展问题,需要有利于创新的推动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问题虽然愈积愈多,愈来愈尖锐,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靠创新,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下的创新取向:
一是大众化、社会化、资本化参与的格局;二是发掘消费需求的基本趋向;三是完善并推动建立退出机制的动力;四是有利于建立平台化的价值发现机制;五是有利于艺术品市场文化的培育与风险意识的养成;六是有利于推动管理及支撑体系建设;七是关注标的物的基本特性来设计与规划交易模式;八是有利于国家文化战略的达成与市场环境的塑造。
后份额化时代,文交所不再仅仅只是份额化交易的平台,更多的可能是更为广阔的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平台,而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要有资本的对接,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实现大众化,艺术品份额化营运模式将是实现文化对接资本、大众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