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海英,8年前在北京一家知名国际广告公司任财务经理,然而体面的工作环境和诱人的薪水并没有让他安心下来,他一直都在努力寻找更多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4年前,我选择去英国留学,专攻会计,当时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海先生跟记者讲述着他的经历。两年前,他回国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财务总监的工作,薪水跟从前比翻了一倍。
海英说,他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靠工资吃饭,家庭条件更非大富大贵,只是小康。海先生当初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发展,工作十余年之后在通州买房买车,也算是稳定,但面对北京一群群“海归”游过,他总渴望有机会出国“镀镀金”,“毕竟我英语不错,在外企工作的经历也让我看到自己身上跟那些海归间的一些差别,留学始终是我的心愿。”
近几年来,像海英这样,很多职场人士在工作多年后再次选择留学,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成家,也有很多在企业内部担任重要职位,还有一些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当了老板。
只是,这些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职场人士并非都像海先生那样,成功深造,“镀金”归来,在事业上更进一步。海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在职人士放弃事业出国留学并没有一个规划,我身边就有一个人,本打算在德国读机械工程,没想到国内的工作丢掉了,德国那边却没能通过语言考试,最终也没能入学读书,回国后一切又从零开始。”
职场人士选择留学不仅有事业发展停滞的风险,在经济方面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不同国家的留学成本各不相同,热门的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留学费用较高,每年约需15万-30万元;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俄罗斯等新兴留学国家,留学费用相对较低,每年约需约7万-15万元。
虽然职场人士相比刚毕业的学生在经济上具有优势,但面对高昂的留学费用,在决定留学之前一定要三思,在制定留学计划时也要考虑到职场人士的独特性。
记者还注意到,最近一年中,职场人士选择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职场人士留学起点高,机会成本也相对较大,需要放弃眼下较好的事业基础和生活条件。如果只是跟风追潮流,盲目出国留学,一旦选择不当,不仅没有“海归”优势,甚至可能回国后变做待业的“海待”。
为“镀金”不为移民
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馆前公使衔教育参赞艾方林曾透过媒体表示:“出国留学对于一个人的国际化还是很必要的。在国内即使有国际化的知识,但是没有亲自到国外去感受,是很难有国际化的视野。”
艾方林还指出,工作起始海归和国内本土的学生表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走上拥有决策权的管理层之后,海归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国际化视野、和国外的沟通能力、文化理解程度等。
随着市场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不断看涨,加之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身居决策管理层的在职人士开始热衷留学“镀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人认为留学是一个不错的“充电”方式,特别是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它可以让人很快具有国际竞争力。
只是,现实中仍有不少人还是把留学视为移民的跳板,而最终也并未都能成功。“单纯为移民而留学的人也是不少的,只是短短几年的求学时间一闪而过,如果没有在专业方面有所收获,最终不仅很难毕业,更别说留下来工作,移民的前提是你至少找到一份工作。”海英如是说。
其实,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正涌向中国,近几年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数也屡创新高。面对中国的发展机遇,为移民而选择留学绝非上上之策。
对于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职场人士而言,出国留学的目标还应该放在个人能力提升这一方面。海英认为:“在留学过程中培养的国际化思维模式以及积累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宝贵的财富。如果放弃国内事业,选择留学的话,就应该一门心思学好专业,就算有移民打算,也要等学成之后再看,绝不应该从一开始就成天惦记着怎么‘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