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阅读·品知 > 正文

徽商徽学与徽文化 中国商业文化代表

2011-10-26 11:18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号:小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这个如此重要的商帮,长时期内没有引起史学家的注意。

  1947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开创者之一傅衣凌发表《明代徽商考》一文,第一次提出“徽商”的概念,论述了徽商所从事的各个行业,堪称研究徽商的第一人和奠基者。国外首先系统研究徽商的是日本学者藤井宏,1953年他发表了《新安商人研究》的长文,后由傅衣凌、黄焕宗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该文以明代徽州名人汪道昆《太函集》为主要资料,第一次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新安(即徽州)商人产生的背景、活动范围与经营项目,其资本积累的过程与其经营形态,以及他们与生产者、消费者、国家和官僚的种种关系。

  此后,国内只有陈野(陈学文)的《论徽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色》一文对徽商商业资本的形成、特色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述。上世纪60年代前期,中山大学叶显恩开始了对徽州农村社会和佃仆制的研究。他检阅大量的徽州文献资料,先后两次到徽州实地调查,是当时徽商研究的拓荒者。以后国内政治运动摩肩接踵,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氛围下,研究徽商已不合时宜。十年文化浩劫时期,徽商几乎被人遗忘了。

  到上世纪80年代,史学研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3年,叶显恩出版《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一书,研究了徽州农村的土地制度、乡绅阶层以及宗族制度、佃仆制度,并辟有专章剖析徽州的商业资本和封建文化,为徽学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与此同时,安徽师范大学成立张海鹏教授为首的明清史研究室,组织学术团队开展徽商研究。王廷元、唐力行、周晓光、李琳琦以及笔者先后成为该团体成员。这是国内外成立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研究徽商的团体。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出版的《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徽商研究竖立了第一座里程碑。以此作为基础,徽商研究迅速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研究徽商的人员已达一二百人,日本、韩国、美国、荷兰也有学者研究。研究机构也逐渐增多,除安徽师大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前身为明清史研究室)外,还有安徽省徽学研究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杭州市徽学研究会、黄山学院徽州学研究所等。随着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中国三大显学,这些机构和学术团体也以“徽学”、“徽州学”、“皖南历史文化”等冠名,但徽商无疑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近三十年来,研究徽商的著作出版了20多部,以徽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发表近千篇。其中1995年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出版的《徽商研究》54万余字,因“系统地论述了徽商的兴衰历史”,“准确地揭示了徽商的发展特征”,被公认是当时“徽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国内传统商人研究篇幅最为宏大之作”。 2005年出版的20卷《徽州文化全书》中,王廷元、王世华合著的《徽商》卷40万字,则是在综合吸收数十年来徽商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日,由安师大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整理的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代徽商资料丛编”即将结项交付出版,篇幅达300万字。

  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院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参与编撰及主编《徽商研究》、《徽州文化全书—徽商卷》等著作,本文节选自《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一文,略有修改。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