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如果一个人倾其所有并按照毕生可能完成积蓄的预期,还买不起房,那么他将很难向上完成社会流动,并几乎断送自己下一代社会流动的全部可能。要做房奴?这个资格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在生活、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年轻人竞相追求能直接实现速富的方法,或“曲线救国”凭借权力间接致富的途径——做公务员。理想、尊严、艺术等都成了奢侈品,“待富者”无福享受。
畸高房价扭曲了中国的社会生态,这是一个事实。
地产评论员袁一泓的《从沸腾到癫狂》一书开篇即从“被地产奴役”这个冷冰冰的悲哀现实说起,为我们解析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作者试图通过梳理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找出泡沫形成及房价、地产业陷入举世罕见“癫狂”状态的原因,由此得出解决方法,并对房价、地产业未来走势给出自己的判断。
评价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中国地产商阶层崛起的起始进程,无疑是困难甚至非常危险的。但这又是评述分析中国房地产真相所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倘若主张承认此进程的进步性,肯定市场化改革的成就,则很容易陷入舆论谴责;反之,如果将问题摆在反面,也将轻而易举被驳倒,地产商、中介商、经济学家都会振振有词地向你反问,“是不是想回到住房等所有生活资料短缺的年代?你知道排队等待实物分房是什么滋味?”袁一泓在《从沸腾到癫狂》一书中试图得出一个调和式的答案,既承认房改的必要性、市场化路径的正确性,也委婉总结了这项改革、政策选择环节的诸多不足。
那么,伴随房价飙升、地产商做大做强进程而始终存在的调控,又该得到怎样的公正评价呢?从房价、房奴现象及相关联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的结果来审视,1998年开始的房改很不规范,决策者引入建构了我国香港地区而不是美国、欧洲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及监管模式。这个政策可以分为,顺应地产商的要求长期缓征土地增值税,延续较长时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允许地产商推行严重不公平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前期为卖楼花),确认保障房的主体地位却口惠而实不至,等等。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败笔,在香港地区之外,几乎闻所未闻。
再加上,连续10年以上货币超发,发展主义政绩逻辑主导的急速城市化进程,刺激了游资不断涌入炒房保本牟利。各项因素叠加,造就了一个畸形的房地产市场,一个存在过量泡沫且至今还在滋长价格和需求泡沫的地产业,以及罕见高房价和强势地产商。关于这些背后因素,袁一泓说“不能说失败,但很难说成功”,这实际上已经很客气了。
袁一泓不无愤懑地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畅行市场化12年,但本质上仍是一个“政策市”,以至于“人们总是在等待‘另一个’文件的出台”。这种“文件治理”的监管,实际上对飞速增长的房价来说,遏制作用,实在有限得很。所以,袁一泓对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也谨慎地表达了悲观预期。
在房价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之后,控制房价当然也升格为政治任务。如果既有包括限购令在内的调控政策无法取得效果,政府很可能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组合,以阻断地产商资金链的方式逼迫房价下降。问题是,前面提到的造成我国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也没有变,这很可能使房价下降成为一个数字游戏。就是说,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均价下降,但并不表示绝大多数老百姓所能买到的楼盘有调价。
也基于此,袁一泓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从法律框架、房地产等相关制度框架、财政税收制度、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分配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货币政策等七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彻底改革的一揽子政策建议。袁一泓呼唤决策者能认识到地产业癫狂的实质,迅速坚决地采取变革,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的制度体系,重新调整房地产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这个最大问题。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