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资质存疑
拥有大量优质商家资源是O2O经营者的巨大优势,但是有时候为了获得商家资源,O2O经营者降低对商家的资质审核,造成很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良后果。
有媒体曝光,消费者进行团购发生的离奇事件。一位姓张的女士在团购网站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一款手机,价格诱人,于是迅速购买。然后收到货物之后她傻了眼,“打开之后,竟然是一款别人用过的化妆品。”
即使一些知名的团购网站也会曝出商家资质的问题。在团宝网上,一家名为济南品墨摄影工作室的商家推出28元团购摄影写真套餐,有消费者购买之后,找到这个商家拍摄完照片,但是到取照片的时候,这个商家却没了踪影。消费者再打电话,手机关机。
造成这一问题,固然是因为团购网站对商家资质审核不够严格,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对于O2O经营模式理解不到位。有些团购网站为了提升用户数量,扩大经营领域,不断在全国扩张,结果固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O2O本身是非常强调本地化经营的商业模式,在某个区域内做精做透,这样才能长久的维持客户。对于O2O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远距离的物品输送,而是在近距离内的线下商店的购物或服务体验。如果O2O经营者无法把握住这一点,就一定会在经营中发生策略上的失误。
秉持本地化经营的原则,O2O经营者对商家资质进行审核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通过与当地工商部门或消协进行合作,对商家的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进行审核。一旦发生商家信用问题,及时找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有了监督和约束关系,商家的行为就会更加规范。
创新能力不足
O2O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但是也容易造成发展模式的千篇一律。团购网站就是典型案例。国内团购的发展是一哄而上,小本经营,用相同的模式圈钱,最后造成所谓“千团大战”,同质化竞争太过严重,以至于团购行业的冬天提前到来。
而国外在O2O的经营模式上就相对多元化。例如可以提供房屋短租、社会化租车、定制化服装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而且在盈利模式上也非常灵活,有面向用户收费的,也有面向商家收费的,更有通过广告来收费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经营策略,因此,才能够共生共存,互利共赢。
O2O经营者也不应仅限于提供一些表层次、低技术的服务,还应考虑挖掘更具潜力、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例如国外有一家网上订餐商店,OpenTable,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快速、便捷的网上订餐服务,还能为商家提供订餐软件系统,帮助商家进行订餐管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而OpenTable可以向商家收费这套软件的“初装费”,以获得收入。
在经营思路上,O2O经营者也不能仅仅锁定低价路线,而是应当借助自身的媒体优势,帮助商家挖掘一些增值业务。很多商家并不是没有推出多元化的业务体系,但是因为宣传不到位,这些服务没有获得用户。此时,O2O经营者就可以同商家协力合作进行多元化业务的开发。
而且O2O本身是非常强调线下体验的经营模式,现有的团购网站并没有把握住这一精髓,仅仅依靠低价吸引用户。而O2O本身是可以做出很多“花样儿”的,在线下实体店的客户咨询、免费体验等环节都有文章可做。关键看O2O经营者和商家是否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去进行探索。
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手段拓展业务,也越来越变得必不可少。App应用已经成为常见的形式,此外,和拥有巨大用户群体的手机应用提供商进行合作也非常有效。例如在手机微博上开品牌专区,参与手机微博上举办的一些热点活动等,利用社交网络的人气带动销量。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