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人行宜昌中支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作为履职重点,立体推进,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广受益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据统计,截至6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含资金互助社)较年初增加13家;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20.49%,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0.57个百分点;县域存量存贷比较年初提高1.42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提高14.61个百分点;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服务模式20余种,贷款余额32亿元;乡镇以下发放银行卡243.5万张,布放转账电话3422部、ATM415台、POS8525台,ATM、POS乡镇覆盖面分别达 97%和100%。
加强组织协调,合力推动“全覆盖”
2011年以来,该中支推动建立了政府、人行、金融机构三方联动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主推、机构主抓、部门参与、‘三农’受益”的工作格局。推动市政府成立“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办公会,确定行动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组建“全覆盖”工作专班,抽调3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并提请市政府转发了《宜昌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方案》,下发《宜昌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完善相应组织体系,制定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
构建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全覆盖”
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必须为商业化的金融机构找到市场运作与社会责任的利益平衡点,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构建激励“全覆盖”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此,该中支多方协调,积极推动建立了四项政策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草根金融的扶持机制。推动在农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提请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为每社提供15万元的补助,构建“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民入股、股民受益”的民间资金互助组织。今年新增互助社10家,总数达到48家,入社农户1.1万户,2011年上半年累计为入社农民提供生产性融资1050万元。二是建立风险担保机制。推动在辖区9个县市组建了13家担保公司,累计为443家县域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担保贷款余额20亿元;积极推动市财政出资3000万成立了全省首个中小企业贷款助保金平台,为通过该平台获得的贷款提供风险补偿。率先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取消反担保措施,将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惠及面扩大到农民工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妇女创业等,2011年上半年累计在县域以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7亿元。三是建立税收减免机制。在农信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享受“营业税3%,所得税暂免”的税收优惠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优惠范围;同时,推动乡镇以下金融网点在一定时期内实施“零税收”,取得了初步进展。四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考核机制。推动市政府将“全覆盖”工作纳入到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中来,将市政府对金融机构增贷奖的20%作为“全覆盖”工作专项奖励资金。同时,将“全覆盖”工作纳入到中支开展金融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中来,对工作不积极或未完成指标任务的机构,实施约见法人代表谈话、通报批评、加强金融管理等措施。
创建示范区,典型带动“全覆盖”
该中支以创建“示范区”活动为抓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工作上率先突破,取得了积极效果。
该中支创建“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示范区”,选取辖区农业经济金融基础好、金融相对活跃、具有地方特色的枝江市、秭归县为县市级示范区,茅坪镇为乡镇级示范区,目前已经进行了动员,细化了指标,分解了任务,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全覆盖”目标。创建“农村支付环境示范区”,在枝江市试点“公众事业缴费+涉农补贴+银行卡+农户”的“绿卡村”模式。截至2011年6月末,该市共发放绿卡60余万张,绿卡到乡、到街、到村、到户率均达到100%,通过绿卡渠道回流地方的资金达6.4亿元,累计代发涉农补贴3亿元。创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区”,在夷陵、宜都、当阳、秭归四个县市开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要求示范区率先垂范,各项指标要明显提升,综合评分达到85分以上。经过半年的努力,4个县市在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排名均进入全省前10名。创建“农业保险示范区”,在兴山县开展“保险先进县”创建活动,使该县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6月末,该县农村政策性试点险种的承保率达到97.6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8个百分点,政策性保费补贴到位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