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
张兰,俏江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末,她赶上了“出国潮”,远赴加拿大,在那里拼命打工赚钱。1991年,她怀揣2万美元回到国内,开了第一家饭馆“阿兰酒家”。这也成为她事业的起点。2000年,张兰转型做商务用餐,创立“俏江南”。截至目前,俏江南在全国开设了50家分店,张兰的个人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在 2010年胡润女富豪排行榜上,张兰的身家为30亿元人民币,在餐饮类富豪中名列第二。
俏江南走出去在文化上要超越麦当劳
记者:你之前一直强调,俏江南要做中餐里的“世界品牌”,近期有什么进军海外的计划吗?
张兰:目前俏江南国际市场的开发正在进行,同时国际化团队的建设和国际管理流程的建立也在支持着这一进程。业界一直有一个误区,以为在海外开了分店就是国际连锁了。我觉得不是。真正的国际品牌是要具有国际竞争力,首先必须有人才,然后是把国际化的流程和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中。这样,无论是在哪里开店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开一家就能成功一家。
俏江南要改变全球对唐人街式中餐的印象,希望能够融入到西方的主流社会。外界一直在传俏江南要进军海外,我不会为了这些表面的虚荣而去争速度,而是量力而行。就像麦当劳20年前进入中国时,给全体中国人带来了一场饮食观念的冲击。我希望俏江南走出去后能像麦当劳一样,甚至在文化上超越麦当劳。
记者:有消息说俏江南还准备进军台湾市场,将在台北标志性建筑物101大楼上开分店,是这样吗?
张兰:事实上我们三四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台湾、新加坡的分店筹备工作,只是公司希望稳扎稳打,所以一直还未有进一步计划。选址方面,有的地方我们已经确定,有的还在商谈。台湾有很多地方选择啊,不是在101大楼。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记者:未来是否也会考虑进军其他行业?
张兰: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希望能把俏江南打造成一家有文化底蕴的国际餐饮企业。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记者:业界多次传出俏江南上市的消息,上市有时间表了吗?
张兰:没有,这只是五年之内的远期规划,并不重要。我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俏江南的再造上,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在系统、流程、信息化方面让俏江南能和国际大企业抗衡,在下一个十年从优秀走向卓越。
记者:上市后筹集的资金将会用于哪些方面?未来的规划目标是什么?
张兰:未来的3-5年内,俏江南将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开店300-500家。未来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央厨房”的建立,以及之前提到的企业内部信息化、标准化的进程中。如果上市后有了实力,我们还会整合全产业链的上下游。
企业关键是提升品牌竞争力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餐饮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样的局限和困境?
张兰: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这十年中,中国的餐饮类企业竞争非常的残酷激烈,太多曾经名噪一时的餐饮企业最后都只是昙花一现。餐饮行业也叫“良心行业”,地沟油、福寿螺、三鹿奶粉事件都带给这个行业很大的冲击,但也使餐饮业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转变。要说局限,肯定是原材料来源的问题,特别现在又通胀。另外,餐饮业最大的问题和困惑是人才的缺失。很多大学生老说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来做服务业。现在的年轻人需要转变一下心态。
记者: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餐饮行业这种劳动力过剩和人才缺失之间的矛盾?
张兰:就是要靠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使得企业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好的平台,吸引一些优秀的员工。
记者:在竞争中餐饮企业怎样才能胜出,并且能做到从家族式经营过渡到“百年老店”式的可持续发展?
张兰:(笑)这是误导。你们定义的“家族企业”是关键岗位全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俏江南不是家族企业,我们已经是股份制公司。不过我曾经考察过国外的大企业,发现世界500强很多都有“家族企业”的影子,比如丰田、沃尔玛、希尔顿等。这些企业在遭遇困难时,家族的继承人会挺身而出;但是日常经营方面会交给专业人员来管理。我认为这是“家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出路。
给创业者得忠告
记者:你早年曾在加拿大打工,在你看来,那段经历除了给你带来第一桶金,还有什么对你触动最大?
张兰: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读书只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在加拿大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让我能够很快地接受一些新的观念。当时打工的辛苦都是今天的积累和财富,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对企业的感知也不会这么深。
记者: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你对现在正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张兰:我不建议年轻人35岁之前去创业。今天看似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工作经验、心智的成熟和资金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资金是靠借来的,经验是靠雇别人得来的,这太容易得到了,你不可能成功。35岁之前应该沉下心来在一个好的企业中去学习,去提升自己。一旦选择创业,就一定要成功。这也是我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