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社交网站应用热潮逐步冷却,用户增长明显放缓,进入2011年后,这一形势更为恶化。根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SNS用户增长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出现萎缩势头:截至2011年6月,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30亿,相比2010年底减少了516万,降幅为2.2%,使用率也由上年底的51.4%回落至47.4%。中国社交网站发展进入转折期。
2011年5月,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社交网站使用了“中国的Facebook”这一概念,可见Facebook的成功也让业界对中国本土社交网站的未来抱有期望。然而,中国的社交网站虽然概念和形态上的模仿痕迹明显,在网站功能、运营模式、用户习惯、收入渠道方面却与Facebook存在很大差别。中国的SNS在早期的发展中依靠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功能迅速争取了大量用户,然而并没有像Facebook演变成一个社交平台,由于过分倚重娱乐化应用,无法对用户造成持续的吸引力,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爆后,用户开始厌倦,使用粘性走低,流失情况严重。
2010年前后国内主要SNS网站通过开放平台、与电子商务结合等方式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增加网站的可用性及粘性,但效果并不理想。首先,SNS早期的娱乐化策略已经塑造了用户对SNS的认识,想要改变网站的功能和定位以及用户的行为习惯并非易事。可以看到,虽然国内主要的SNS不断丰富网站的功能,比如信息分享、群组建设、团购等,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大推进作用。其次,中国的SNS的平台化战略时间滞后,SNS发展前期平台化战略推进缓慢,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而目前,开放平台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的共识,国内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均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相比之下,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用户数量庞大且稳固的互联网巨头更容易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虽然独立SNS网站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但是SNS这一概念被业界广泛接受,国内互联网各个领域的重要企业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将SNS的基因置入到现有产品中,实现产品的“SNS化”。比如,新浪微博已经明确地展现出平台化发展意图,其中社交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近期所做的功能调整和改版,显示出新浪微博在社交媒体基础上进化为社交网络的努力;阿里巴巴提出了“SNS化”的口号,淘宝网推出了新版的淘江湖,强化SNS属性;腾讯更以独立域名推出了“腾讯朋友”网站,表现出对SNS业务的重视。可见,纠正目前我国SNS发展道路中过分娱乐化的偏差,让SNS更具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国内互联网业界不断探索的方向。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社交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