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房子,人们要看清楚事实。
就像村里人对于土地的又爱又恨,忍不住要骂一句“狗日的粮食”;如今,城里人对于房子的又爱又恨,亦忍不住要骂一句“狗日的房子”——买也不是,作为投资品要受到政策的调控;不买也不是,如果房价跟着调控一起上涨,又或者市场缺少房子买,作为刚性必需品,人们又该怎么办?
楼市调控的纪年已经进入2011,在限购、限售、限融资等“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措施之下,中央政府同时推出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然而地方政府45%以上的收入所依靠的土地财政,却在幕后制约着调控政策。遑论限购、限售、限融资能够真正到位,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地方政府不愿投入资金,将各种非保障房统统纳入保障房房源,以充数保障高建设的硬性指标。而房地产商面对投资风险大、成本回收周期长、利润率低的保障房建设也裹足不前,今年6月26日,住建部公布首份房企社会责任报告,与之同步,首份《中国房企社会责任百强榜》出炉,而即使在百强名单中,也仅有30家在2007年-2010年间参与了保障房建设,有70家房企未参建,不过,排名前十的企业则全部参建。
房地产调控因此呈现扑朔迷离、骑虎难下之势,楼市理性,能否在调控之下顺利地到来,楼市的利益,能否在严控之下回归健康,仍然有待于观察。进入炎热的7月,房价依然像静止的风一样胶着,但一线城市房地产成交量萎缩非常明显,包括二线城市在内的土地成交价格也有大幅下降,底价成交也屡见不鲜。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流拍现象,而在另一方面,中国通胀水平居高不下,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更达到了6.4%的高位。在长沙,楼市大盘的走势印证十分明显,今年1-6月,长沙全市住宅销售同比减少9.31%,而价格却实现了小幅上涨。
滞胀的信号已然发出,我们惟一确定的是楼市调控必然要进行下去,因为调控的半途而废与终告失败,其后果都是难以承受的,而楼市的泡沫必然被进一步挤压。理性地上升并在稳步健康的发展中获得合理的利润,这将是未来房地产业正常的轨迹,房地产商参与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无疑是“中国房地产建设的一大机会”。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楼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