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平台化
4月12日,在2011年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阐述了他对应用与平台的观点:
“浏览器作为平台的时候,成就了雅虎这样的应用,后来雅虎等应用成为平台,浏览器就不再重要。雅虎早期觉得搜索引擎不重要,因为它认为门户作为一个媒体,最重要的是品牌你可以用任何搜索引擎来服务,打上雅虎的标签就可以了。可搜索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平台。”李彦宏说,“所以,应用为王。你的应用早期可能非常简单,但当它有能力聚合足够多的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它就将成为新的平台。”
在李彦宏眼中,从操作系统到浏览器,从浏览器到门户,再由门户到搜索引擎,用户的重心逐渐向上迁移,而这也使得昔日的应用在今天成为平台。
由此再往前看,那搜索引擎平台有能力孵化出什么?
从2009年开始,百度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进行平台化布局——在传统搜索平台上,百度正在迅速孵化出一系列的平台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无疑就是百度开放平台。早在2007年前后,百度就开始秘密启动“阿拉丁”计划,它的初衷是通过为网站提供接口,让独特信息数据的拥有者能主动向百度提交数据,解决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和检索“暗网”信息的问题。到2009年4月,这一计划以“搜索开放平台”的外貌问世,百度2000名核心工程师中超过1000名投入其研发,可见百度对其的重视。但回头去看,“阿拉丁”的主要能力还只是辐射到了互联网网站。
在去年4月的联盟峰会上,蔡文胜曾经拿着iPhone对百度高管说:“现在App的发展你们要关注,以后手机上都是App的世界了,谁还用搜索呢?”
2010年9月2日,李彦宏在“百度世界”上宣布百度应用开放平台诞生。有迹象表明,这一产品在2010年年初才开始立项研究,整个开发周期到上线只有短短数月。同时,“搜索开放平台”有了新名字——百度数据开放平台。这意味着百度观念的转变:除了网站之外,互联网应用也纳入了新的大搜索平台框架,数据平台也不再等同于搜索平台。
2011年4月27日,百度Web App开发者大会举行,到场的除了百度副总裁王梦秋之外,以Zynga为代表的大量应用开发商也出现在其中。
至此,百度开放平台的框架终于完整呈现出来。其中,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将与基于Web的应用进行对接,如在线计算器、键盘钢琴、小游戏等;百度数据开放平台则对接各类网站,除了消除“暗网”之外,更能让资源直接展示,比如新浪邮箱直接登陆、开心网直接登陆等等。甚至到最后,数据的整合与呈现接近于应用的表现形态,已经很难分辨彼此——这使得百度开放平台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并向着统一的形式靠拢。
这个平台以百度搜索框为入口,搜索结果页为呈现位置,具有大流量、精准匹配的天然优势。它向上聚合网站与应用,向下则直接应对用户的搜索需求。
“你可以将搜索引擎看成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百度开放平台负责人田晓萌说,“用户什么系统和插件都不需要装,只要是在上网环境的电脑上,打开百度搜索框,就能体验各种应用,而且即搜即用,没有任何增加的成本。”
虽然百度并没有系统性地公开发布信息,但实际上百度开放平台成长极快。到现在为止,它对百度搜索的总体影响面已经超过63%——用户平均每3次搜索,就有两次和开放平台有关。仅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来看,“合作伙伴数量增加非常迅速,用户的应用体验人次也在呈几何级增长”,田晓萌介绍。目前百度的合作者数量,应用平台占了总量的2/3左右。
除此之外,在百度,还有个更加充满想象和不确定性的平台——那就是百度移动开放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上,百度所持的出发点与苹果、谷歌全然不同。在它看来,再做一个手机操作系统,或者与硬件商、运营商合作,在最大范围内为用户植入百度的服务,都不是它平台战略的重点。
从百度逻辑看过去,移动互联网上,百度的出发点仍然是“移动搜索”。传统搜索是用检索器的形式呈现网页结果,但在移动互联网上,这条路注定走不通。原因之一,从终端、网络、用户群到资源,移动环境要复杂许多;其二,没有一个用户习惯的互联网访问标准,尤其在中文环境下,连手机端可直接浏览的网页内容都非常有限。
那么,先不管移动搜索的形态,在“搜什么”之前,先要“有什么”。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从何而来?自然而然的,百度选择了先从基础问题开始解决。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帮助合作者用最低的难度从传统互联网迁移到移动端,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大量传统互联网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之后,内容覆盖面的问题就解决了。”百度无线总经理岳国峰说,“与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有合作的大站,移动版将对应迁移;如果之前没有合作但有意向的,我们将配合迁移;如果不愿意,那我们就会选择其他的合作伙伴。”据说今年7月份,百度的移动版“阿拉丁”就将面世,到那时候,百度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自动转化器”才真正开始运转。
从传统互联网底层向移动互联网进行内容传导,这与基于应用来逐步构建云端内容完全不同。一个出发点在Web端,另外一个出发点在应用端,很像历史上曾经发生在PC平台上的Web与客户端之争。
在百度看来,随着手机这一移动终端的性能越来越高以及带宽的加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无需在手机本地进行安装,浏览器就能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未来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甚至只有一张网,那就是大互联网。而百度移动开放平台目前所做的工作,正是为这一未来所打下的基础。百度的深层目标是希望从更底层入手,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者。
“移动终端的随身性、私密性,更强调不同场景下搜索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它更适合‘框计算’的展现方式——用户从一个入口就能满足主要需求。”岳国峰说,“未来我们也许会真的将应用进行全面整合。虽然现阶段不同应用的差异化比较大,需要单独用产品来呈现,但是在未来,移动搜索会与推荐系统相结合,语音搜索、视频图像搜索,甚至GPS直接搜索与推荐,都是可能的搜索方式。用户经由各种方式提出搜索需求,我们再根据场景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满足。”
回到2010年,在Web 2.0峰会上,李彦宏同约翰·巴特尔有过一场问答。在回答移动业务时,李彦宏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盒子(智能手机)。搜索业务一触即发,它将取代手机操作系统。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参照李彦宏对“平台-应用”的解释,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从手机硬件到操作系统,再从操作系统到信息交互,移动互联网的重心将与当年的传统互联网一样逐层迁移。
如果说在“阿拉丁”时代,百度与谷歌对于互联网世界的数据整合与呈现还有着相当多的共识,那么从2010年百度开放平台诞生开始,百度则走出了一条与谷歌截然不同的道路,迈出了从结构化数据到应用式呈现的关键一步。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百度认为,迟早有一天,百度开放平台或将影响到百度搜索中100%的结果。其更为详细准确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由此提升的用户搜索体验,将促使它占据越来越多的流量。到了那时候,“搜索结果页”将不仅仅是一条搜索结果,因为大量目前的其他搜索结果都将向着百度开放平台迁移,并让自己的数据变成平台的一部分。
百度相信到了适当的时机,百度开放平台所包含的一切合作伙伴和内容资源,将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再一次引爆。而这一次,它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义了这个世界的数据结构。某种程度上,这将意味着百度不再是一棵以搜索应用为主干的参天大树,而是支持未来互联网应用森林成长的肥沃土层,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土层。
实际上,除了通过构建百度开放平台和百度移动开放平台这样的土层之外,在百度的图景中,从搜索引擎这片肥厚的土壤中将有机会不断产生新的子平台。而每一个子平台中,又将有具备平台潜质的关键应用不断诞生。每一个平台都双向汇聚海量的用户与日渐丰富的应用,而每一个应用又都向上链接到社会深处。
比如备受争议的“百度文库”就有这种思路的影子。它一方面满足网民的文档搜索需求,与百度搜索引擎紧密整合;另一方面,它又具备自身独立的聚合资源、呈现资源、吸引和黏住用户的能力。同时,它正在向着数字出版的方向前进,向上聚合大量版权内容所有者,版权方将有可能在“百度文库”这一平台上推广和销售自己的内容,并与“百度文库”的用户互相影响。
从财报上看,百度目前成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可是,当百度不断为自己孕育出的新平台输血的同时,这些平台所能产生的对行业和用户的双向聚合效应,将会反哺百度,推动百度从根本上获得成长。这就是平台之于百度的意义,也是李彦宏眼中百度未来发展的核心模式。
百度所最擅长的事就是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匹配信息、呈现信息。其之前的搜索业务也好,未来的平台化也罢,都是通过让用户用最直接的方式获知答案,从而精确连接用户与企业、应用以及内容。
换句话说,“百度森林”的结构,首先将以搜索引擎为前端,为整个互联网提供流量;当一个优秀应用或者内容被合作者以百度各个平台的规则,整合到这些平台上之后,它们就变成了“百度森林”的一棵树,它将被优先呈现在百度最好的位置上。而这些应用因此获得巨大展现价值和流量之后,它们将有能力汲取更多价值养分并不断发展。
在百度的逻辑里,更平台化的百度,是搜索引擎进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广义的搜索会将所有以数据为核心的内容全部包含其中。正因为如此,百度并未将应用的崛起视为挑战,还将移动互联网视为更大的机遇而非危险。
这是与不管国外的Facebook、苹果,还是国内的腾讯、新浪,都截然不同的平台思路。百度在诞生10年之后,更加深入地看到了搜索引擎的本质。它想要向平台拓展,能够给别人提供的最关键“养料”只有两点:流量以及精确引导流量的能力,可部署在别人的内容中并帮助双方获利的广告盈利能力。而当所有人在获得养料在百度的平台上成长时,它们的内容将帮助百度搜索引擎提升用户体验,随之它们的盈利也将让百度获得更大的成长——这也是在如此高的股价下,百度能够给资本讲述的故事。
这是一个没有过先例的平台模型,虽然目标明确、关键点也很清晰,但由于牵涉的合作伙伴过于复杂,它除了最基本的如准入门槛、呈现规范、道德准则之外,百度还需要去探索在每一个垂直领域下,应该如何去协调多方的资源与利益,将给用户的使用场景带来何种价值与影响。而在建立规则之上,百度必须让规则体系尽量透明化。黑箱操作将带给合作者和用户无尽的疑问和猜忌,最终伤害的将是百度自身,而最终能让整个平台公平、有序成长的,是透明的规则,而不是百度的意志。
规则的基础,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公司文化与价值体系作为支撑。如果说搜索引擎时代的百度,只需要围绕用户需求建立产品,需要的是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则新的平台时代的百度,在复杂的利益方处理中,在透明却复杂的规则建立中,每一个毛细血管都必须流着基于平台未来的价值观的血液——在这个新的阶段,百度需要有新的文化来重塑自身,并在形成强有力的内核之后,有将这种文化辐射整个互联网的能力。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