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发展的团购江湖,正在成为中国创业者的新战场。几轮涨潮退潮之后,我们却看到了裸露在沙滩上的众多怪相。连日来,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曝光了疯狂团购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于是我们知道,部分团购网虚抬货价,团购价与店内价相差无几;团购住宿,“原价是网站抬上去的”;团购K歌,团购与不团购一个价;有的团购货物缺少斤两,服务严重打折……法律专家称,这些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
消费者对此莫名惊诧,愤怒不已,而业内人士则心平气和地告诉记者,这些早就是业内的潜规则。这当然有所谓监管不力的原因,但在这样一个如雨后春笋、鱼龙混杂的行业里,希冀监管者的随时就位,本身便是奢望。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或许在于:中国式团购这个行业本身,便是混乱不堪的,由于处在最初“跑马圈地”的阶段,追求疯狂增长,将原本诞生于互联网上的创意模式,搞成了低水平的传统分销模式——有人将其比作曾经兴盛混乱的保健品营销,或许未尝不可。
团购原本是一个被很好想象的规模营销模式,Groupon模式给了中国创业者很好的启发,所以短短一两年时间,中国就萌生了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中国的团购网是没有耐心做“一日一团、一团一日”这种精品模式的,为了抢消费者,抢钱,抢市场,急功近利地搞起货海战术:一日上多个项目,一个项目一放就是好多天,超低数量底线、没有数量上限,项目质量鱼龙混杂,最后回头一看:有些团购俨然就成了低价促销平台,轰轰烈烈地搞成了彻头彻尾的传统产业,远离了互联网公司的航道。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商家利润从哪里来?团购网的利润从哪里来?高速度增长的动力又从哪里来?或许,这种压低商家利润的模式本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规模销售特点无法充分释放的时候,必然要有一些公司越走越远,搞起一些小店铺才玩的价格把戏,拉高“原价”,降低质量,服务打折,但这也是非常高风险的手法,一旦像现在这样“内幕泄露”,受到伤害的消费者,离用鼠标投票也就不远了。或许可以撂句狠话:红红火火的团购模式,不管暂时“盘子”做得有多大,就群体性路径而言,都蕴藏着巨大的自我掘墓的风险。
乱象丛生的“团购网”如何自我救赎?呼吁加强监管?这本来是解决问题的制度性安排,但就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广撒点胡椒面,最终效果不佳。行业自律?当“团长们”尚未安身立命就已经斗得遍体鳞伤之时,谁都很难从游戏中从容撤身,另换玩法。或许,这种短期内的团购退化是绕不过去的必然阶段,最终只能指望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某些讲规矩的团购网做大,某些靠欺骗手段圈钱的小网站被兼并灭亡,最后由资本走上前台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中国式团购网从疯狂到理性的自我救赎。现在,大可不必将“团购网”吹得天花乱坠,而乐于团购一族要是能“擦亮眼睛”,用鼠标投票,或许能加速那些坑蒙拐骗、疯狂逐利的团购网站的淘汰出局。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团购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