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营业部参与新三板的动力可能会更大一些。”5月12日,北京中信建投证券营业部员工宋青(化名)坦言。
一个月前,他在公司总部参加了新三板业务培训,和他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从各地营业部赶来的200多位员工。尽管目前宋青还没有参与新三板的相关业务,但是他不否认营业部人员正在逐渐成为券商新三板的主力军。
造成这一情况的,是目前新三板业务目前整体收入不高,做成一单IPO项目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券商总部投行精英们,大部分都对开发新三板项目缺乏足够的兴趣。
“很明显,投行的人不愿意做新三板。”北京某券商新三板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西部证券新三板部门负责人程晓明介绍,目前新三板的收入结构绝大部分是改制财务顾问费。“还有就是少部分挂牌推荐费,此外就是再融资的费用。”
一个新三板项目的平均推荐费在50万-150万元之间。虽然新三板项目与主板项目相比相对简单,但其“性价比”和主板相比仍然不足。
事实上,通过“新三板”挂牌项目盈利的券商为少数,多数还是处在亏损的阶段。“目前来说,新三板主要就是一个成本部门。”中信建投新三板部门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但是根据证券业协会的规定,每个新三板项目小组中至少包括一名注册会计师,一名律师和一名行业分析师。因此,不少券商都为人员问题绞尽脑汁。
“新三板业务主要难点还是人员问题,我们的人员压力还是蛮大的。”中信建投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出现有券商已经“拿下”新三板项目,但人员配置不上或者人员专业能力跟不上,而被解除项目约定,并被高新区列入黑名单的情况。
从目前各券商新三板部门的人员配置来看。西部证券的人员数量最多,大约在80人。而大多数券商目前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来说在10人到20人之间。
“现在主板投行业务量比较饱和。大量从内部转移人员到新三板不太现实。另外新三板业务开展也是渐进的过程。在没有扩容之前,就配置相当的人员也不太合适。”中信建投上述负责人说。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新三板在年初被证监会列为本年要完成的大事之一,但其相关细则迟迟没有发布出来。近期有媒体报道,新三板扩容启动时间可能晚于市场预期。这使券商在新三板业务的探索中,脚步非常谨慎。
“本科以上学历,热爱投资银行事业;具有财会、法律或理工科教育背景的优先;具有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这是宋青收到的新三板投资银行业务培训通知中,对培训人员条件的要求。
同样的邮件,被发送到了中信建投120多家营业部。
为了解决人员缺口的问题,普通券商的营业部也加入到新三板的征战之中。目前一个惯用的模式是,由营业部负责当地公共关系的维护和前期市场的开拓,投行的人会随后进行系统化的客户开发,并进入投行的操作流程。在新三板最终的收入分配中,也会适当向营业部倾斜。
但问题并不是没有。
“这需要看营业部老总的支持力度,如果营业部老板不鼓励,那也就做不起来。”宋青说,“而且,营业部的人知识结构和投行人员也不一样。毕竟涉及到两个之前完全不相关的部门,具体实施到什么程度可能还需要时间来看。”
无论如何,最终营业部的操作效果如何,还是需要市场来检验。而且,随着新三板业务的逐步发展,未来的利益将逐步显露。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新三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