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胡延平认为,目前新闻并不是微博占比最大的部分,“新闻固然是微博比较重要的内容,不少网友会通过微博来传递、分享新闻,但是新闻仅仅只是微博的一个部分”。DCCI调查数据显示,微博对网友来说更多的用于“心情分享”。
微博,一个小不起眼的名词,却是一个充满了原子能量的新事物,在信息化领域正掀起一场新革命。作为一个新平台,其想象空间很大,但也意味着,微博未来可能带来的收入甚至是商业模式依然难料
4月7日,新浪微博正式启用独立域名weibo.com,并同步更换新标识。4月8日,中国首届微博营销大会在厦门开幕,以“抢占微博先机,把握营销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微博营销的的新模式,分享微博营销的理念。针对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新趋势和新机遇,以及如何寻找开启微博的商业模式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
微博创新运营年的三个标志
据悉,微博的内容有很多成份是新闻,甚至有人说,微博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新闻聚合器。新浪微博以独立平台出现,是否会对其他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造成冲击?
胡延平认为,目前新闻并不是微博占比最大的部分,“新闻固然是微博比较重要的内容,不少网友会通过微博来传递、分享新闻,但是新闻仅仅只是微博的一个部分”。DCCI调查数据显示,微博对网友来说更多的用于“心情分享”。
胡延平进一步分析指出:“新浪自身已经充分将各频道内容与微博交融互动,这种做法既实现了频道内容的增值,也给频道本身反向带来不少流量。未来微博会对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有些负面影响,用户会更多地时候去微博里看新闻;但是这种情况将发生在微博用户数超过2亿人以上之后,当微博用户数在1亿左右的时候这种分流效应还不太明显”。DCCI预计,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新浪微博拥有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这是我们半年前的数据预测,比较保守,实际上微博用户增长速度可能比这个还要快”,胡延平如是说。
新浪微博域名向Weibo.com的切换,是否还蕴涵着其他深层次的意义?胡延平表示,启用独立域名意味着新浪微博开始进入全面独立运营系统发展新阶段。“如果所2009年是微博元年,2010年是产品年,那么,可以预期,2011年将是微博的创新运营年;新浪微博用户数翻番、广告营销系统规模化应用、微博向Social Network延展,将是创新运营年的3个标志。”
微博未来: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电商的合体
新浪微博启用新域名,不少媒体在猜测,这是新浪拆分上市的前兆,胡延平表示新浪微博的确有单独分拆上市的可能。同时,对于互联网公司上市的问题,胡延平指出,2011年中国互联网上市的主要领域在视频、电商、垂直领域。预测,互联网未来的趋势和互联网企业的新机会,胡延平点出了三个方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而微博是这三者的‘合体’”。
对于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胡延平认为:基于开放平台、Open API,目前的微博已经成为孕育各种Apps的最佳平台之一,用户在各个地方均可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丰富的应用服务,而微博服务商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形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生态协作群落之一。得益于微博集结了如此多的服务,DCCI预计,未来三年,微博服务商的微博账户数年增长率在140%-200%内。
胡延平继续分析到:“通过网站与网站之间的开放Connect,微博由一站之内走向多站之间的分布式服务,微博作为一种标配服务在未来将变得无所不在,甚至成为服务之中的‘嵌入式’服务。微博与包括社区、新闻资讯在内的互联网其他各个网站,通过挂件、窗体、按钮,形成打通、互联的信息网络,在‘平台 Apps’和‘OS 浏览器’两大格局之中,微博都将通过融合、嵌入占有重要的地位。”
平台化母体须突破向社交网络演进障碍
根据DCCI预计,微博未来不仅仅是新媒体平台,更是信息交互、应用分发、电子商务平台,把微博理解成为媒体是狭隘、短视的。胡延平认为,“微博最大的属性并不是媒体,它带有社交网络的特征,微博未来发展的落脚点在于社会化网络。”
微博能否成为又一个互联网入口?胡延平表示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互联网入口的定义有几种:其一,用户上网最经常去的地方,也就是第一选择;其二,用户上网时第一个会去的地方,也就是第一起点;其三,承载用户人际关系或生活消费需求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第一需求。”
就目前看来,微博仍处于一种基于信息的“轻应用”。但是,随着第三方应用的不断加入,其商业模式也初露端倪。当下微博营销、社区电子商务渐成热点就是明证。
在这方面,胡延平直言,看好微博营销。胡延平分析到,互联网上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微博信息提交的发起地点,通过与LBS、社区、电子商务等服务的结合,微博不仅更充分的向PC里的 Web渗透,而且最主要的将充分向各类移动终端渗透。微博未来能成为最有影响力和参与度的“源”,如果开放协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微博可以更进一步成为互联网平台化的母体(Matrix),大量的应用与商业模式将从这一平台衍生出来。但是前提条件是,新浪微博在向社交网络演进的时候能够比其它SNS、综合社区走得更好更快。微博和SNS都是社交网络的子集,未来微博向社交网络演进先易后难,而SNS和综合社区向社交网络演进先难后易。
当然微博达到商业营销需要一个成熟的标志,胡延平认为:“微博独立用户数在网民总量中的占比超过30%,用户增长率将会放缓,但用户规模增长绝对值依然比较高,微博营销模式趋于清晰,服务商营收开始进入起飞曲线,微博与SNS等其他互联网服务之间的渗透合作关系趋于清晰。”
同时,胡延平特别强调实现微博商业模式的前提,用户数达到2亿以上,并且用户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微博上。“影响微博市场爆发时间点的因素主要为:关系网络规模增长的正反馈效应、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绝对值的大量增长、微博在互联网传播格局中中心地位的树立、开放平台网际互联潮流的推动;此外,Open ID、账户漫游、社区互联等因素也将对该领域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