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从能源保护角度来看,能源储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需求迫在眉睫,发展可替代能源也势不可挡。从均衡发展方面来看,缩小城乡发展距离,均衡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距离为首要考量项。此外,应总体上鼓励新能源发展,但是需抑制过热产业的势头;发展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海外企业带来更多环保领域的高端技术。对外企来说,目前的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但一些细分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已经显现了高增长的潜力;环保产业的竞争无疑将日渐激烈,但先行者必将在获取市场占有的先机。
清洁技术前景广阔 细分领域市场可观
从宏观来看,清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将涉及能源供给、资源利用和资源管理市场(包括水、垃圾和农林业管理等)三大方面。
首先在能源供给方面,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能源具有发展前景。在资源利用方面,例如绿色建筑领域,企业可从环保优化设计、可持续原料选择、提高能源效率及水源效率入手。而资源管理市场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水源提取、水源处理、水源分配、水源利用及污水处理,此外,垃圾安置、垃圾回收、垃圾再生能源和垃圾回收利用也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然而,若要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大展身手,企业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量:市场准入、市场规模、单位环境效用潜能、解决方案的吸引力。市场准入则表明私有或外商企业进入行业的难易程度;市场规模则表示年销量;单位环境效用潜能,是指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环保企业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减缓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方案吸引力则指该方案能给客户带来经济价值,无论实际突破程度如何,该方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用各方面的准则进行考量,可以发现,可再生能源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但对外资企业来说,市场开放度仍有待增加。同时,该行业的技术水准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
具体来看,太阳能领域涉及太阳光电、聚光太阳能及太阳能水加热器。该领域的收益率可达20%(基于美国标准)。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晶体硅光伏太阳能生产商,但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力稍弱。外资的进入会将价值链机会转移至研发阶段。
风力发电产业则涉及涡轮、发展、维护、能源储存四方面。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实现3000万千瓦,而该行业的收益率可达25%。但是2009年开始,政府逐渐放缓新增涡轮产能的审批速度。一些部件的生产基本上由本土企业包揽,但是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资竞争者手中。
生物能源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燃料(乙醇、柴油、丁醇)。目前生物柴油规模已达1300万吨、乙醇燃料达6560万吨。中国政府计划扩大这两方面的产能。此外,外企也与中粮集团和中石化集团进行了很好的合作。
在能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选用先进外装,充分整合能源,选用环保设备,致力于智慧型建筑的建造。目前,绿色建筑产业对外资基本开放,其技术也已处于成熟阶段,巨大的市场也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绿色建筑对环境的积极效益处于中等水准。
进一步分析,在优化设计方面,绿色建筑涉及试运行和高效运作、整合设计、资源服务及城市可持续规划。建筑材料则锁定本地取材、低耗能材料及可循环材料。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建筑消耗将占能源消耗的40%,届时的新建筑必须节省65%的能源。2009年,政府已投资2100亿用于绿色建筑领域;预计5年内,绿色建筑面积将达到22亿平方米,政府总投资达1.5万亿。由此看出该市场空间非常可观。
清洁水源方面,中国对外资的市场开放处于中等水准,其技术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市场规模较小,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不是很高。
水源安全已经成为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中国计划截至2020年单位GDP所消耗的水源应减少60%,在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了将近1万亿元。外企正在中国建立水源管理方面的合资公司,但最高持股比例仅为50%。对外资水务服务公司而言,盈利率会实现25%。具体而言,水源处理包括脱盐、分离,污水处理则涉及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方案、淤泥处理和分离、监测方案。目前来看,水源管理、咨询、进口设备的销售是目前这一市场的主要业务。
巨大市场待开发 应对挑战把握机会
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和清洁水源的巨大市场为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但是我们也须认识到挑战,从而把握市场机会。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不容小觑,复杂的电力分送网络与融资、准入规则也为外资带来一定难度。然而,若能与供应商、政府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增强标准化和更佳的实践分享,同时创新财务机制(例如签订建设前资源购买协议),则能把握好可观的市场机会。
在绿色建筑领域,挑战也无处不在:原材料和技术业已成熟,但是本土企业欠缺设计和建设经验。此外,开发商、终端用户和能源供给商之间的利润逐步减少;解决方案或技术的供给和分配仍然有限;效用网络的整合很有限;内地市场的主要产品仍集中在材料(节能玻璃、绝缘墙)和照明设备(LED)领域。然而,跨价值链的多方合作可以减少循环周期、降低成本。此外,为供应商和施工方开发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和优化绿色建筑的建筑配件标准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清洁水源领域,水务市场的欠发达限制了企业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程;对中国的水务环境了解不够深入、金融投资的基础不够阻止了外资的发展。然而,如果海外企业可根据中国市场不断进行本土化、改善水利建设的投资计划,同时,为公共、个体融资人、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的价值链合作关系提供支持,那么其发展前景也指日可待。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清洁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