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家乐福价格欺诈门透视“诚信经营”

2011-02-10 13:27来源:新浪博客字号:小

  最近,家乐福、沃尔玛超市因价格欺诈被投诉和罚款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据说这两家大型超市的价格猫腻还有很多,方式方法也是层出不穷。

  也许是家乐福和沃尔玛这种世界500强的公司太“树大招风”了,所以引来了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大家也都是口诛笔伐。就媒体目前披露出来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商家早就在玩这些小儿科的猫腻了。

  经常有人眉飞色舞的告诉我,说她捡了一个大便宜,原价300块钱的一条裤子,今天打5折,150块钱就买到了,整整省了150块。看那样子就像走路低头捡到了150块钱似的。我通常都会暗暗的笑她太傻,被人家忽悠了,还觉得捡了一个大便宜。

  我佩服她的脑袋:被骗了,还觉得占了大便宜。脑袋是不是被门缝挤过?

  同时我也很佩服商家的脑袋:能把一个人忽悠到“我说什么你就信什么”的地步,能让顾客吃了亏还觉得占了便宜。看样子要被门缝挤过好几次才锻炼的出来。

  我时常打趣说:要是商家把这条裤子原价标到1万块,你岂不是省了9千多块了?

  商人讲究诚信经营。但就我所见到的商业活动来看,诚信的商人可以说是接近绝种了(希望这样的说法不至于引来太多批评)。我去过小地摊、去过普通商店、去过大型超市、也偶尔去过高档的购物中心,我认为商家绝大部分都只想着怎样销售,怎样把消费者的钱装进自己口袋,至于销售的商品是否真的是消费者需要的、适合的,那似乎不关他们的事。

  我家小区后面有一对老夫妇,常年在那儿卖水果瓜子。在他们的铺子外面还放着一个大鱼缸,里面养着好多鱼,老人家也都是慈眉善目的,过往的行人他们也会打打招呼,总之一切看起来都给人一种好的感觉,我想他们一定是淡泊名利,做点小本买卖的小老百姓。可是他会在瓜子里面掺假,会在西瓜上缺斤少两,真的。

  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一根VGA线,恰巧超市里面没有这种商品(可能是暂时缺货),促销员看出我很急需,就马上安抚我,说他的一个朋友那儿有这种线,可以叫他马上送来。我很高兴,以为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他开始打电话催促他的朋友赶紧送来。等了半天,终于把他朋友等来了,可一张口就要价250块,实际那根线充其量只值40块钱,我看出了他眼中的那种金钱的目光。我没有买。请允许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猜测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我是一个促销员,我的收入跟我的销售量紧密关联,无论如何,我把钱赚到手,这是最高宗旨,眼前的这个顾客看来非常需要这根VGA线,看来他是买给公司用而不是个人,这意味着他可以报销。意味着贵一点他也不会心疼,意味着此时不宰他,白白浪费了一个好机会。

  顺便说一下,他朋友拿来的那根线是用黑色垃圾袋装着的,没有商标,没有发票。

  要是你拿来一个好东西,再敲我一笔,我也认了。问题是你拿来个垃圾货,还要敲我一笔。我智商真那么低吗?不,只是我当时确实是急需而已。你只想尽快把我口袋里的钱装进你的口袋,尽可能多一些的装进去。

  还有一次我去家具城买一张餐桌,进门就见到卖餐桌的了。老板娘自夸她家的餐桌如何质量过硬,如何美观大方,这些都无可厚非。后来老板娘说,这种餐桌只有她家在卖着,在别家是买不到的,她甚至还说这个家具城就只有她这里卖餐桌。我差点就相信了。后来我又在整个家具城转了好长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卖餐桌的多的很,她所说的那种餐桌也多得很。事后我就想,老板娘说别家不可能买到餐桌,她的根本用意是什么呢?无非是想把我口袋里的钱装进她的口袋,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许许多多的商家都是能骗就骗,骗一单是一单,骗一人是一人。我在猜想是不是他们每天都会遇见一些冤大头顾客,糊里糊涂被骗,把钱骗到手后,捂着嘴偷笑。

  “什么叫做永续经营,什么叫做诚信经营,那是教科书上的事,是世界500强的大公司的事,跟我有什么相干,我小本经营,怎么样把别人的钱连哄带骗的装进我自己的口袋,这是根本。”

  再联想一下当下中国的消费环境,假冒伪劣商品充斥、食品卫生安全堪忧、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等等,不一而足。一句话,没有一个诚信的商人,商人只在乎把钱弄到手。

  上升一点高度来讲,这是不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

  家乐福、沃尔玛、麦当劳这些大公司,如今的规模是世界500强,在全世界都有分支门店,多达数千家。想想,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各个领域的“航母”?在他们各自的公司创立之初,一定是秉承着基本相同的理念,那就是: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为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真正把顾客当成上帝,自己的钱袋子才能慢慢鼓起来。

  也就是说,家乐福、沃尔玛从一开始是把顾客当上帝的,才成就了今天的零售业航母,而我们中国的这些商人,鼠目寸光,尽想着怎样骗钱,看不到长远和永续的发展,所以中国才出不了家乐福和沃尔玛,只能任由这些外国大鳄来赚中国人的钱,用中国的苦力,我们自己输在头脑思想上。

  如今,家乐福、沃尔玛据说在国外也是比较遵守规矩的。“橘生淮北则为枳”,到了中国,他们是怎么了,我们固然要谴责他们的价格欺诈等行为,但也要想想,“橘”有问题,“淮北”是不是也有问题,是不是中国的大环境,特别是一些潜规则,被他们仔细琢磨后,才有了这样的问题出现。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