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金融城模式
伦敦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The City)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Westminster)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办公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大伦敦地区的GDP占英国GDP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在模式上与纽约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而且伦敦金融区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对管理决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的要求,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即强调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
1.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伦敦是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城市,早在17世纪伦敦就已是闻名世界的城市商业中心。尽管早期的金融服务并不完善,服务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保险、股票经纪和投资等,但是它奠定了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一些金融服务供求的原则被提出,而且金融业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活跃最终使伦敦率先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1870—1914年伦敦金融中心达到鼎盛,这使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纽约发展类似,英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调整给伦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英国的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衰退,就业人口迅速向服务业转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英国金融服务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人数每年都处于增加,伦敦的变化就更显著。在英国共有金融服务企业12228家(1997年),其中大伦敦金融区就有5430家,占总数的44.4%。1989年伦敦市总产值中,生产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8%,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品生产与运输部门(包括部分物流业)的产值比重只有23%。
2.伦敦城市规划引导着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多点式发展模式
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突出了金融中心的特点,致力于建设能够集中商贸活动的特别分区。进入20世纪后,制造业的就业与居住人口逐渐外流,伦敦的国际商务机构大量增加,并向原有的住宅区方向逐渐扩展,并在西敏寺城区形成了与伦敦城金融中心相对应的以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集中区。随着办公区对居住社区的不断侵蚀,引发了英国社会与政府的广泛争论。在以保证公众利益和公共环境不受高强度和高密度开发破坏的强大社会影响下,伦敦开始采用抑制市场的策略对待商务区的渗透,在伦敦制定了“限制性分区”(The Strategy of Containment by Zoning),将商务活动分区限制在以伦敦城和西敏寺区等单纯的CBD内,此区域内提供公司总部、专业服务和零售、娱乐等活动场所,而对面广量大的居住社区(Communities)进行严格保护。此立法和有关政策后,伦敦中心区有限制的CBD战略很好地保留了伦敦城市历史风貌(Fabric),但同时也带来了伦敦在吸引全球一体化的私人资本投资方面的劣势。因此,为了在保护中心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进一步适应商务办公区的膨胀需求,20世界70—80年代,伦敦形成了以泰晤土河码头区城市更新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区,并逐渐成为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这是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不同于纽约的显著区别,出现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多点发展的新模式。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