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美国上市,汪静波个人财富达9亿元。
汪静波说诺亚要做金融业的携程网,为客户搭建最全面快速的平台。现在诺亚的管理资产达到了300亿,也成为业内公认的第三方机构老大。
美国时间11月10日,中国诺亚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码“NOAH”)成功挂牌纽约证券交易所,诺亚财富总裁兼CEO汪静波在纽交所敲响了开市钟。
一位川妹子的故事,并不过分浪漫,但有着川人的那股子气。
这是一家被同行认为是沈南鹏所投公司中质地很好的一家。这是一位否极泰来的创业者。这是一个适合讲给最困难的创业者的故事。
11月10日上市的特殊寓意
1个企业,团结了1群人,为了1个新的梦想,从0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放在11月10号上市
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6楼。诺亚财富的登记表显示,12月21日当天,有很多人上门面试。
但是汪静波并不知道这件事。5年前,她也不知道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
诺亚财富的办公室里贴满壁画。走廊的墙壁上是一幅纽交所黑白海报,上面签满了公司员工的名字。圣诞节的气氛弥漫在年轻人中。布告栏中交织着员工的祝福。
“我的名字,汪静波,既有安静、又有波涛,我双子座,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柔和,实际上是比较激烈的。”汪静波显得有些疲倦。几天前,她刚刚把公司团队和核心客户拉到泰国去开了一个年度的答谢会。她说她从那些企业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她把很多心得写在了公司的墙上。其中一句是“对世界付出,多于世界对你的付出,那就是成功”。她说她每天都要归零,她说她的过去没有最好,最好的东西永远在未来,但是未来是什么样的,她吝于表达。
她经常让员工自己问自己三个问题:做了没有?做完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我崇尚持续改善,我觉得每一件事情做完了都有改善的空间。”
据诺亚财富招股书披露,总裁兼CEO汪静波持有688.8万股,约占IPO后总股本的25.2%,持股比例最高,市值1.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9.17亿元)。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持有590万股,市值1.18亿美元,三年时间翻了23倍。何伯权持有230万股,市值4613万美元。还有两人在诺亚财富中占有重要股权,一位是殷哲,持股约6.1%,一位是章嘉玉,约占8%股权。
12月2日,汪静波获得“2010中国年度女性创业人物”专项奖。
“我的理念是:1个企业,团结了1群人,为了1个新的梦想,从0开始,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放在11月10日上市。”
牛市从天而降
他们打算把湘财私人银行部剥离,我特偶然跟我们领导说,要不然这个部门剥离了我们自己做吧,我当时一点没想过他会答应
2005年,大熊市走到了使人麻木的地步,也把汪静波逼到了十字路口。
这比6年前她孤身一人挺进上海滩还要艰难。
汪静波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与管理学硕士学位。“我川大毕业,学的是会计,从学校出来以后,去了成浦集团,后来因为准备上市接触了湘财证券。”
成浦集团上市不成,汪静波被湘财证券挖去,2002年1月起担任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副主管。
汪静波回忆,当时主持发行了国内第一只伞形基金,募集资金26亿,创下了基金持有人数量全国第一的业绩。那一年她28岁。
汪静波的职业异常迅速,但她对到处求人拉关系的基金销售方式感到厌恶。她发现当时国内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而且一些中高端私人客户和多数人一样,也要去银行排长队。“中国一开始是做机构客户、保险公司,反而个人客户很少,我从做共同基金的时候认识到,应该服务国内的高净值客户,我觉得他没有被有效服务到,所以才想做私人银行。”
2003年8月,汪静波在湘财证券创办私人银行部门并担任主管。
当时,这个部门对外的名字叫湘财证券诺亚财富管理中心,名字来源于巴菲特的话:“准备是最重要的,诺亚并不是开始下雨时才动手建造方舟。”汉语中对这个道理有更精炼的表达:未雨绸缪。
这艘方舟一诞生就差点被大熊市的巨浪掀翻。
2005年,汪静波的团队“被裁员”。“从湘财出来创业是偶然,当时一点也不想创业,我喜欢金融行业,喜欢在这个行业做。但那时候湘财证券已经背了几十亿亏损,他们打算把湘财私人银行部剥离,他们觉得做不下去了。”
那天是汪静波的孩子满月,她接到领导的电话,无论如何要找她谈话。
“我们4个主要的骨干,当时情况都很糟糕。殷哲的夫人怀孕8个月,韦燕自己怀孕8个月,因为市场不好,大家年纪又比较大,就生小孩。韦燕走到我办公室跟我说,她老公也是证券公司的,也在今天被炒了。还有一个张昕隽,小孩也很小,老公也在创业。”
有员工忍不住哭了,汪静波一筹莫展。“我特偶然跟我们领导说,要不然这个部门剥离了我们自己做吧,我当时一点没想过他会答应。”
事情居然真的成了,也许现在湘财证券正在后悔当初的轻率决定。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大牛市就这么从天而降了。
创业前,汪静波和她的团队几乎把国际上所有与她们相同的公司,全部研究了,譬如EFG、UBS、CS、嘉信理财,反复讨论得出了综合的、适合诺亚的模式,“我现在还留着那些文件,可以说所有的关于公司的学习,都是在那个时候积累的,现在发现其实行业还是差不多的。我觉得做一件事情,最重要是找到一个标杆,找一个榜样向他学习。”
创业伊始,公司规模很小,在新上海国际大厦租了间办公室,16个人就在里面办公。“也是12月过圣诞节的时候,我把公司所有人都叫到一起,我们讨论希望5年后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我提出5年做到10个亿,客户做到100个,我们要成为业界的人才吸铁石、行业最被追捧、客户最信赖的公司等等,我每年都把这个愿景重新抄在笔记本上。”
会议很激励员工,但汪静波自己也觉得“太不可能了”。但是2009年,诺亚的管理资产达到了300亿,也成为业内公认的第三方机构老大。
借助资本的力量
我一点金融都不懂,但是我看好你们团队,就看你够不够胆,如果你想做,我愿意投资你。
创业肇始,汪静波就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
她觉得单干压力大,就致电何伯权,问他愿不愿意投资,“何总是我们私人银行第一个客户,他刚把乐百氏20多亿卖给达能,我说如果你愿意投资我,我就愿意尝试。”
何伯权答复她,“我一点金融都不懂,但是我看好你们团队,就看你够不够胆,如果你想做,我愿意投资你。”
何伯权投了百分之十几,其余由汪静波及其团队出资,注册资金300万,上海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于2005年成立。
汪静波说,诺亚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股东的选择,“我们选择的股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何总,他非常重视团队培训,让我们不断去上课,公司收入500万,可能120万都会投在培训费用上。我们非常关注团队的成长,这是何总带来的价值观。”
2007年3月,汪静波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理财博览会,遇到红杉一位员工,“红杉当时投了个保险经济公司,我觉得像保险经济公司可以被投,那我们也是可以的,所以跟红杉的人聊了一下,结果沈南鹏对我们这个行业很懂,最重要是他对我们这个行业有思考,当他听到他下属讲这个事以后,当天就给我打电话了,他说我们见个面。”
一见如故。
“沈南鹏懂我们这个行业,红杉又是美国一个很知名的PE,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不是很有信心,觉得刚从券商背景到没有背景,也招不到人,也很害怕,他给了我们一种鼓励、一份自信。”
初次见面2个月后,红杉资本对诺亚财富注资500万美元,约占其总股本20%。同年8月,诺亚服务的高净值资产客户已达4000多位,管理资产超过50亿元。
诺亚有金融系统的地图,从哪里走?收费比较低?但是操控方向盘的是客户,而不是诺亚。就像你上携程,你比价,或者去哪儿,完全是自己在比的,而不是谁在引导。
一位此前与汪静波共事的金融圈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也许是当年大熊市的烙印太深,让汪静波学会了专注。
汪静波说,“我只用专业打动人,一根筋,一件事做到底。”长期以来,诺亚只做高净值客户,不走大众路线;只做沙龙推广,从不搞论坛;只做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绝不做投资;只做个人,不做机构。
公司成立初期,为了找客户,汪静波连地摊都摆过。“在超市摆摊,后来发现不行,这个客户群还是不够,后来跟各种商会、协会的合作,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就是服务当地最好的50名企业家。”
至2010年6月,诺亚的业务拓展到28个城市,城市客户经理由6个增至285个,注册客户数由930个增至12353个。汪静波说大型金融机构几乎都和她有合作。
汪静波给诺亚的定位,是希望成为金融的“携程”。
“理财这个行业是高度竞争的,我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个知道他在银行的客户经理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因为银行还是坐在那里等的,它还是你去开户,你要排队。但我们不同,我们是一个服务的平台,主动在给客户做服务。”汪静波认为现在的理财师都很年轻,并不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客户每一块钱对其意义, “我们没有理财师,只有关系经理,我们的定位是要培训客户成为自己的理财师,客户是要有判断能力的,就像证监会做的投资人教育,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诺亚其实是做投资人教育的工作。”
汪静波把诺亚形容为GPS,“诺亚有金融系统的地图,从哪里走?收费比较低?但是操控方向盘的是客户,而不是诺亚。就像你上携程,你比价,或者去哪儿,完全是自己在比的,而不是谁在引导,这就是这个平台的价值。 (作者:宋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