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人际关系很复杂。玩笑和伤害的距离,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很多时候,一句无心的话,明明是当做包袱抖出去的,没想到有人已经拉了长脸变了颜色。你正沉浸在自己的机智中没缓过劲儿来呢,根本不会料到就此跟某人结下了梁子。
同福客栈里上演过这样一幕。秀才和小郭背诗,大嘴凑过来捡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小郭这边正《声声慢》呢,大嘴那边狂笑不止:“哎呀妈呀笑死我了,人家喝三两杯酒,他来晚了,不让他喝,他就跟人家急了,还疯急,啥人呀!哈哈哈哈……”
“大嘴,你没文化就不要不懂装懂,你看我,懂都不要让人家知道我懂。”小郭奋起反击,一半认真一半玩笑,没想到一向大大咧咧的李大嘴这回却较起了真——你们凭啥看不起我呀!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这就是职场伤害——只不过,这伤害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
例子不胜枚举。
你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议题是关于名校情结的。你感慨着好学校毕业生干起活儿来就是靠谱,分析着从师资力量到生源环境再到综合素质“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你始终沉醉于现场听众们赞许的目光,却没注意那个“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家伙早已经愤然离场。
你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已身居要职。别人讨教成功经验时,你总是信心满满:“我手下的员工有比我大10岁的,但有的时候,年龄大小和能力高低并不成正比。”说这话时你没打算针对谁,但它,却让那些比你年长的同事感到不舒服。
你惊慌于腰上又有赘肉了,于是制定了工作日减肥计划——限量午餐、无糖饮料、隔天的瑜伽课。中午拼饭时你对桌上的大鱼大肉置之不理,还很高调地当众宣布“正减肥呢”。你没看到,对面那个吨位比你大得多的同事,恶狠狠地把盛满可乐的玻璃杯摔在了桌上。
……
当没头脑遇见了不高兴,战争一触即发。
我一直坚信,没有谁非要故意伤害谁,办公室里绝大多数的人际问题都源于误会。被伤害的一方固然委屈,可“施虐”者也冤着呢:我没针对你啊,你怎么会这么想?
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这些弱点或多或少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阴影,成为“痛点”,即心理敏感区。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痛点”藏起来,绝少触碰,更害怕别人了解或谈论到它们。一旦被触及,哪怕只是无心,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们便会本能地觉得自己被冒犯、被伤害。
如果你经常有类似被冒犯的经历,不妨自我审视一下:是不是我过于敏感了?为什么被别人视为玩笑的言语,却会对我造成伤害?我的“痛点”在哪里?
找到它,并尝试着接纳它,与它和解。就像白展堂,原来最大的“痛点”就在于“盗圣”二字,后来他学会了面对,接纳自己的过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危机最终变成了转机。
至于那些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的人,也有必要反省一下。人际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你自己之外,还有所处的情境和交往的对象。不是什么玩笑都能开,不是谁都开得起玩笑,张嘴说话之前不妨先想一想:别人忌讳什么?这么说会不会被误会?有没有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错误?
——要知道,说话得体永远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关键指标。
这些都是未雨绸缪。
而如果你不幸正处于一宗职场伤害事件当中,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那两个字:沟通。就像秀才和小郭,他们找到大嘴:“昨天的事是我们不对,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嘲笑你的意思,真的。”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表现得足够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