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黄页 > 行业领袖 > 正文

王健林:愿做中美娱乐业的重要沟通渠道

2012-12-10 09:59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字号:小

万达董事长 王健林

    在中国的超级富豪群体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绝对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先行者”。在这个富豪处境尤为艰难的年份中,王健林的个人资产总值翻了一番,增至80亿美元,从而一举跃升至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三位。

    王健林的财富主要源自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万达集团旗下的酒店和其他商业建筑已经从其大本营辽宁省,广泛扩展至中国各地。

    这位大亨最近向外界毫无保留地公开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要让中国在大众娱乐产业中拥有一席之地的雄心壮志。当王健林正式完成对资金枯竭的AMC娱乐公司的并购之后,他的大名现在已经为好莱坞各界所熟知。这桩价值26亿美元的并购案使得万达集团旗下的影院增加400多家,银幕数量增加5,000块,进而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万达集团在娱乐领域的动作都是些野心十足的大手笔,此举为中美两国的电影产业架设了一座绝佳的桥梁。”在与王健林共进晚餐之后,梦工厂动画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森贝格表示“身上有一种支配一切的威严感,似乎拥有无限的野心。”

    9月份,在王健林完成旋风般的美国之行后不久,他在上海接受了采访,王健林展露出了自己的幽默感,他略带戏虐地将七年前首次进入娱乐业比作“逼上梁山”。

    王健林说,他现在开始以一种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一产业。中国的娱乐业现在拥有60年来最好的发展前景,他很渴望投身其中,期待着成为中美两国娱乐业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以下是此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记者:最近去了美国,此行你有什么收获?

    王健林:美国之行收获非常多。这次去主要是完成AMC的交割。同时,我们也跟美国的娱乐产业的巨头,六大制片公司的掌门人,或董事长,或CEO,和奥斯卡协会组委会,和美国电影家协会这些领导人都见了面,探讨一下中国如何和美国娱乐产业结合的问题。我们还和有关方面对在华盛顿投资进行了确认。

    记者:早期是怎么开始对文化产业有兴趣的?

    王健林:其实我们做文化产业是被逼上梁山的。2005年我们开始涉足电影。以前做购物中心,请别人来租店面和经营店面,后来我们想是不是找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所以一开始找了时代华纳。合作了一年的时间,后来因为WTO的关系,中方限制外资不超过49%,他跟我们谈的是希望70%:30%,达成了协议,但是到了有关部门审批没有获得批准,所以他们就只好放弃了。

    后来找了上海广电集团,上海广电集团当时还跟我们签了一个“排他协议”,我们就发展了十几个店铺。结果发展了也不到一年,他们领导层职位调动,新的领导层放弃了跟我们的合作。那个时候十来家店面已经准备要开业,所以我们没办法,就自己来经营。

    记者:你们现在在文化产业有哪些布局?

    王健林:从2005年到2012年,短短7年。进入这个电影院线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就做这个行业的至少中国第一,而且要争取世界排名。现在在中国有1,000块银幕了,亚洲是最大的,110多家店面。

    我们还进入了电影制片领域。也进入到传媒,我们投资了几家报纸、杂志,我们进入到了“秀”——舞台表演,跟美国最顶级的公司合作,在中国投资了5个这种秀,武汉、西双版纳、大连、北京等总共5个,是最顶级的,比拉斯维加斯和最好的欧秀、梦秀还要高一大截,2014年就要公演了。

    此外还包括电影科技的娱乐行业。就像美国的环球影城,哈利波特的奇异魔幻城堡,就像洛杉矶的变形金刚,就像奥兰多的蜘蛛侠……这种电影科技娱乐,制作成3D。

    记者:怎么会想到做这些领域?

    王健林:我们一开始只是功利性的,想做电影院和“秀”来支持我们这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区、房地产社区,以提高我们的售价。做了几年后就觉得,不光有提高社区价值的功能性作用,更主要发现文化产业:第一,文化本身可以做成产业、大产业,有盈利空间。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大,穿透力强,是没有天花板的产业。

    你要做得成功,一个电影可能影响多少年?影响全世界。一部舞台戏可能演五十年、一百年。再加上还有品牌影响力。基于这三个方面,三年前我们就决定,要把文化做成真正的产业来规划,万达集团要树立一个目标追求全力发展。我们下个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注册资本50个亿,中国的注册资本是实实在在拿钱的。这个文化产业集团把我前面说的七八个公司控股在一起。

    到今年年底,万达的文化产业会超过200亿人民币,是合成报表里的收入。我们请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上个月帮我们出了一个文化产业世界50强的报告,我要求他以后每年给我一个报告。根据他做出的排名,今年我们可以排进世界文化产业40名之列,30多亿美元的收入。

    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做到400亿,2020年做到800亿人民币收入。2015年可以进入世界前20名,2020年大约可以进入前10名。我们有一个目标:既然要做一个行业,那我们就要把一个行业做到最高。我们今年合并起来就是中国文化企业第一了。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文化企业全中国仅2-3家。第一名是江苏的凤凰传媒,是包括地产在内的。还有一个广东出版集团。我们是200亿,而且速度很快。

    记者:未来3-5年,国内的文化产业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健林: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建国6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党和政府、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产业。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一个决定,中国文化要大发展。提出一个口号,把文化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要占GDP5%以上,根据中央的决定,2010年-2015年文化产业翻一番,2015年-2020年再翻一番。目标就是希望在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在GDP的比重占8%-10%。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货币资金的支持,上市融资的支持,降低税收——现在文化企业的营业税降低了,从5%到3%,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等等,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我想这就是大环境给我们创造了可能。

    第二就是我们有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条件,或者说是资金条件。现在政府比较有钱,企业发展包括民企现在总体也过得去,老百姓收入也在逐渐增长,老百姓有了消费文化产业的部分能力。企业也愿意并有这个能力拿出钱来,除了自己简单循环扩大再生产以外,还可以投入文化产业。

    举例来说,电影消费。我们都无法想象中国电影消费的增长幅度。我们广州开了一个电影院,2010年底开业,2011年收入7,000万,9个厅,创了世界纪录,而且位置还不是特别好。我们上海五角场电影院,设备也很老了,2003年开业了,稍微做了一个调整,换了一个总经理,他们今年上半年就获得了5,000万的收入,全年就奔9,000万,近1个亿,全国第一了,一共就9个厅,1,500个座位,创全国第一票房,16%、17%左右的净利润,跟一个五星级酒店相比也差不多了,投资却很少。

    第三,世界文化产业的各个巨头开始重视中国,愿意进入中国来。比如我这次去的堪萨斯,州长就问我:你这次见了谁啊?我说我见了6个电影制片公司的董事长,他问我是哪6家,他以为我就见了华纳、索尼、福克斯、环球,他觉得很震惊,“都见了这些老板吗?他们没有刁难你吗?”我觉得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刁难我呢?他说:“他们这些公司的人都很牛的,他们怎么接待你的?”我说:“他们都是穿着西装打领带。”他说:“洛杉矶这些人能穿西装打领带来见你都是很难见的,他们从来都是随随便便的,那说明他很重视你们。”

    而且我们谈话当中,他们绝大部分表态愿意到中国来发展,他们觉得中国是世界文化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几年中国不光是电影,话剧、戏剧、演出都在快速增长,所以他们觉得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发展都会在中国,都愿意来。我觉得中国和美国经济上的差距,总量——不谈购买力,就谈GDP——可能十年之内中美就一样了。人均收入到2030年,大概也能赶上。

    但是在文化产业上,中国要赶上美国,我认为要看50年以后,这个差距要比经济、比硬指标上差距大,因为美国有上百年的历史,洛杉矶那些企业有各种因素、要素,创意的发达、人才的支撑等,所以我觉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除了自身的政府重视、企业投钱,老百姓消费水平,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要引进先进的创意产业、先进的制作技术。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有可能今后的二十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机。

    记者:谈到中国未来几年,文化产业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

    民营企业家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什么阻止了我们消费?前30年国富,后30年民富?王健林:为何万达集团能够迅速成长王健林:我觉得文化消费从我们来看,主要表现在:第一,电影产业。内容上而言,中国消费者比较喜欢好莱坞大片。为什么呢?喜欢它的完全崭新的创意、讲故事的能力。其实我觉得制作技术,3D动漫,我们愿意花钱请美国的一些制作人到中国来干,一样可以做得到。但是内容上差距太大,中美文化的差距,再加上现在教育的固化模式:背啊,考啊,背啊,创意能力降低。

    比如说《功夫熊猫》,中国人怎么就编不出一只熊猫来呀?怎么能让一个“老美”来编呀,而且《功夫熊猫》已经有了《一》和《二》,《三》2014年也要放映出来了,我想如果以后再编个四五六,就坏了。我觉得老百姓希望是有新的创意的作品,不能完全是老套路。

    中国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是按套路在走。电视剧几乎50%-70%都是在讲宫廷戏,我就觉得很奇怪。还有谍战——谍战还好一点,老讲宫廷戏我就想不明白了。中国人的皇帝太多了,从汉以来有1,200多个皇帝,可能皇帝太多,有的是故事可讲,美国没皇帝。

    第二,中国人更喜欢传统和现实结合的东西。比如说京剧、黄梅戏,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东西。老百姓不喜欢吗?还是有人喜欢的,但是目前这种形式是中老年喜欢,年轻人不喜欢。不过你会发现,只要有点创新,老百姓还是很喜欢的。

    比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还有地方搞的舞台演绎:如成都的梦回金沙,西安的梦回大唐,把唐朝的故事和现代的声、光、电舞台演绎结合起来的时候,也是连演5年、6年不衰的。舞台戏,人们还是愿意去看的,不是不喜欢。但是你不能按照过去老师傅传的一成不变的套路去演,年轻人就不喜欢。节奏要快一点,可能也要创意新鲜感。

    就像我去西双版纳看的一个秀,那是很低端的一个秀,叫梦吧达纳戏,意思是神秘的西双版纳,已经演了十一二年了,场场爆满,每一场有一千个座位,在大礼堂,每天两场,场场爆满。票也不便宜,180元一张,在西双版纳那个地方,不是很复杂的东西。什么原因能这么好?它就是有创新,舞台能伸能缩,翻个跟头,稍微有点活啊,再来点歌舞、服饰表演,一个杂烩,游客看得津津有味,连演十年,一般一个秀连演十年八年不变地能活下来也不容易啦。

    所以我觉得,创新的、故事性强的,娱乐性更强的,老百姓会喜欢,不能过多地教化。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