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 行业动态 > 正文

江西发展现代服务业促城乡统筹发展

2010-11-22 15:43来源:江西日报字号: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解决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涉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变化等三个维度。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直接关系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转变问题,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更加切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一、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确保农产品基本供给,防止农产品供求严重失衡影响民生。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和价格形势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矛盾迅速凸显,在农产品供求平衡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二是中长期内实现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的压力不断加大,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很可能维持中长期偏紧的格局;三是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显著加大,农产品市场出现价格大涨大落的风险明显增加。

  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近年来,城乡差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风险明显加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出现更大波动的风险也在迅速增加。如果由于这种波动,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就可能影响农村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的稳定。

  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也表现在城乡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上。首先,近年来在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上,城市“锦上添花”的项目越来越多,农村“雪中送炭”的项目仍然比较少见。其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深入推进,以及农民工流动引发的城乡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农业化、农业经济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农村发展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迅速凸显,农村要素外流的问题较严重,由此容易侵蚀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在显著增加。

  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让农民更好地参与城镇化过程。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的扩大,进城农民出于自我保护和追求发展的需要,对融入城市社会网络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如果农民进城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就可能将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粘贴”到城市内部,形成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因此,要着力增强城市功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方便优质地融入城市生活。在鼓励农民工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为其更好地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敞开大门。

  二、发展服务业可以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发展服务业可以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因为发展服务业,对于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拓展农民就业的渠道,增强农民的增收能力。大多数服务业劳动吸纳能力强。2004年至2009年的5年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就业3592万人。在服务业就业人数中,农民工占据50%以上,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在我国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良好的需求扩张潜力。我国城市居民已经基本进入服务消费主导的阶段,服务消费也是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至2009年,服务支出增量占消费性支出增量的比重,城市已达52.4%,农村已达33.8%。今后服务消费的增长趋势将更为强劲,未来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利用其需求扩张潜力,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其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降低风险,有利于克服农产品生产成本迅速上涨对农民增收和农产品供给的负面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区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特色和竞争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合作社在荷兰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向农民及时提供各种各样的生产性服务。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都有发达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为农服务的合作组织、工厂企业、商业公司和其他配套服务机构。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当前,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产品价格上涨,除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和生产成本提高的作用外,与供求信息和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低和成本高有很大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需要加快发展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农产品物流业、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业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将发展农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利于丰富农业发展内涵,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在此方面,我国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面对快速发展的工商业竞争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台湾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入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使农业走出困境,台湾积极引导农业旅游、物流、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结合,推动农业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三生”农业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其三,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服务业,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仅为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创造了条件,还有利于降低农民消费的成本和风险,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让农民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直接改善农村的民生状况。近年来,我国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发展,结合鼓励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加强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加快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加快分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要求重点面向农民、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以人为本、普惠公平、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借此润滑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其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功能并提高城市化质量,更好地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应进入推进城镇化与提高城镇化质量并重,甚至提高城镇化质量适度优先的阶段。提高城镇化质量靠什么?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来看,应靠服务业的发展来增强城市功能,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坚强后盾。

  国家已经确立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提高城市化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为此,要在强化城市功能的同时,塑造不同城市的功能特色,增强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有机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结合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不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功能特色和分工协作关系,可以通过服务业对农业、制造业的引领带动效应,通过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日益强化的供求联系,强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功能特色和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与分工协作关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的高端服务业向城市甚至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为鲜明。在城市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可以利用城市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增强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更好地带动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完善城乡服务业之间、城乡企业乃至城乡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进而为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创造条件。

  三、发挥服务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用的有效途径

  加快城市化推进理念的优化调整,引导服务业更好地支撑城市功能的强化和城市化质量的提高。2013年前后,我国城乡结构将会出现重大变化,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为了巩固前期城市化的成果,按照以人为本原则,推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总量与结构并重、质量适度优先的方针,坚定不移地突出以下两大重点,提高城市化质量。一是跳出以土地城市化和城市美化为重点的传统城市化套路,重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加快发展面向农民工的城市服务业,以及促进城市公共服务业向农民工延伸服务能力,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就业载体和服务环境;结合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疏通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农民工的通道,引导城市市场化服务更好地适应农民工的需求特点和支付能力;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方面,加快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重点推进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促进相关的公共服务更快更好地惠及农民工;按照以人为本、普惠公平的方针,积极稳健地推进公共服务业对农民工开放。二是跳出盲目模仿、功能雷同的城市发展套路,注意因地制宜,引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市增强服务业的发展特色,形成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服务业梯度。借此促进城市功能优化转型,为增强城市功能特色和强化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产业联系与分工协作关系,为培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城市群,为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城市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条件。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城乡服务业联动发展。让农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坚持面向农民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与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重,协调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突出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引导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营销、农机、农资、农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走专业化、独立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积极稳健地引导发展农民自主或参与兴办的合作金融,增强适应农村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能力;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对接;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组织在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体验休闲经济,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就业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适应农村人口和经济布局集中化趋势,加强农村养老、交通、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实行鼓励服务业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服务业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发育,也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和产业带动功能,促进中小服务企业和微型服务企业的成长,更好地带动改善民生。为此,要加强创业辅导、创业培训等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平台建设,实行鼓励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的服务环境,帮助服务业创业者优先解决用地、用水、用电、工商注册等困难,降低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服务业的成本和风险;面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为增强其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创造条件。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引导服务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跳出为发展服务业而发展服务业和片面追求服务业数量增长、比重提高的思维定式,将增强服务业对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放在优先地位;跳出区域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的思维定式,将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和层级式发展,强化不同类型地区、不同类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分工协作关系放在优先地位。建议以服务业集聚区和功能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方式,引导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和网络化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城市功能转型的支撑作用;引导和支持服务业的组织创新,通过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等,积极发挥其对促进企业联合和分工协作的作用,共同打造服务业发展的“航母”。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