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I增速不断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底线的神经后,一场针对通胀的狙击战已经打响,金融、行政等调控手段正“跃跃欲试”,抗通胀成为继房地产调控之后,我国宏观调控的又一重心。专家认为,对通胀而言,比起其他手段,行政调控可能见效最快。
“临时价格干预”是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控制通货膨胀中曾使用的“九大手段”中,最为行之有效的一个。当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干预的品种均为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临时价格干预确实起到了有效平抑价格的作用,不到半年,物价应声回落。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与2008年价格上涨过快源于“经济过热”相比,当前国内物价上涨因素更加复杂。“找准调控着力点相当重要”,他表示,货币的流动性过大和输入性因素是此番物价上涨过快的“主谋”。
大和资本市场大中华首席经济师孙明春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通胀的行政手段道路,他指出,蔬菜价格通胀严重,菜价涨幅于上月达3成,一方面可通过销售国家储备物资及鼓励农民增加种植等手段增加供应,另一方面可推出措施降低运输蔬菜的成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面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商务部目前已经制定了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安排了专项的资金来支持蔬菜的紧急调运,对于市场的交易费、运输费给予适当的补贴。他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开展今冬明春蔬菜市场的产销衔接,进一步加大供应力度,保障市场的供应,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预冷和冷藏的设施建设,扩大“农超对接”范围。(记者: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