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09-26 13:49来源:价值中国网字号:小

  海啸、酸雨、雪灾、洪水、雾、霾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让人难以接受;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日益加剧;还有更多越来越多捉摸不定的自然灾害,正在惩罚着人类对于地球肆意破坏的行径……

  全球气候变暖,这是我们生存在地球上的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去通过合理的节能意识,履行绿色社会责任;通过科学的减排措施,去优化企业能效,可持续发展呢?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再生发展。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是低碳经济的最好注解。低碳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低碳技术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挑战与机遇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气候变化问题如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迅速兴起、人口老龄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一样,有可能成为重新塑造全球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并且会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全球变暖本身将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全球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高,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对水资源、农业、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等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极端性的气候事件所带来的冲击性和持续性的破坏,都将会改变企业所面临的要素市场环境和产品市场环境,并且影响到企业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在内的运营状况,影响到企业的资产价格以及信贷和保险等金融运作,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市场、业绩及其可持续发展。

  2.随着中国逐渐承担控排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将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约束性条件,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高的企业和行业将会面临显著的合规风险。中国将会在市场、技术、标准、投融资方面不断推出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会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等手段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中国最终将会建立起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建立起能够真实反映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建立起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与税收体系,建立起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社会经济生产与消费体系,这都会对中国企业的营商环境带来巨大变革。

  3.气候变化问题还将使得企业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投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价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竞争力变化所带来的市场的转变,以及消费者逐渐提高对于气候友好型产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都将会通过消费者选择的变化而体现出来。而消费者对于企业声誉的关注,特别是关注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否发挥领导力量,也迫切要求企业采取切实措施承担社会责任。

启动“低碳”战略

  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金融危机的挑战, “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在身体力行中被实践和发扬:员工中午休息时随手关闭了电脑;将办公室的打印纸正反面充分利用;冬夏办公室空调适度调节;坚持少开车多乘坐公交地铁……

  尽管如此,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些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还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特征,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居高不下。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的中国,有可能就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放量第一——庞大的人口、迅速的工业化进程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成为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国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所以,低碳经济肯定成为中国企业历史大潮发展的必然。低碳经济的理念从经济形态的高度为节能减排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等,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任务,其中更是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最可行,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幸运地是,中国的各行各业正在积极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加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比如有的企业通过降低能耗实现低碳目标;有的通过无线解决方案促进城市更有效地管理;有的则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促进其它行业部门实施减排项目……某种角度而言,它们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或许会带给成为后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示范效应。(作者:王兴业)

(责任编辑:刘苏梅)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