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专家视角 > 正文

郭台铭坦言自杀事件始发时并未足够重视

2010-09-17 13:36来源:商业周刊字号:小

  因员工自杀事件频发而饱受诟病的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最近接受了美国记者独家专访,述说他与这一后现代工业帝国的种种是与非。

坦言“自杀事件始发时并未足够重视”

  在中国内地,拥有近百万员工并设有20余家分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因受到自杀事件的影响,无论公司还是创始人郭台铭本人都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得不接受从消费者到工会、媒体、学者乃至政府的逐一检视。

  自杀事件还令这一蜚声中外的代工企业的形象遭受致命打击,舆论将之描绘为“通过压榨廉价劳动力而获取暴利”的“制造业怪兽”,西方消费者更因这一极端事件,开始重新评估富士康代工的像苹果iPhone这样的电子消费品真正的价值何在?而富士康为之提供代工服务的众商家,包括IBM、思科、微软、诺基亚、索尼、惠普和苹果公司等也纷纷意识到富士康自杀事件对自己公司的负面影响。

  谈及数起自杀事件,郭台铭对记者坦言,最初他并未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实话实说,出现第一起、第二起,甚至第三起时,我并没把它当成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有80多万员工,光是龙华厂区的面积就有2.1平方公里。现在我有负罪感,但当时并没觉得自己应对这些事件负全责。”而直至第五起自杀事件发生,郭台铭才决定有所改变。

  事实上,直到今年五月底第九起自杀事件发生后,富士康才全面启动应急管理程序,从建立防止员工自杀网到增加员工工资,甚至首次引进专业公司进行危机公关处理。

不介意收入,只想为社会和员工工作

  作为台湾首富,身家近60亿美元的郭台铭谈及财富问题时兴致并不高,他表示,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拥有多少财产,因为有专人为他打理财务,他也很少追究这方面的问题。每年他的私人顾问会向他呈交一份财产报告,“他会告诉我,我有多少钱,不过我对这个没啥兴趣,我现在并非为钱而工作,我是为这个社会工作,为我的员工工作。”

  如今赫赫有名的鸿海集团(富士康为其属下最大华人科技集团)起家于郭台铭当初从母亲那里借来的7500元钱,最初,公司只是为电视机厂家生产一些塑料零部件,1980年,郭台铭的事业第一次有所突破——为一家游戏厂商生产控制杆缆线。随后台湾人力成本不断上升,郭台铭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尝试在中国深圳设厂。1991年,鸿海集团在台湾上市成功,并获得大量融资,使其得以更深入地挺进中国内地市场。郭台铭坦言,1996时,他就意识到中国将成为制造业的巨人,于是他开始巨额投资建设深圳龙华厂区。

福特式的制造业革新者

  郭台铭在21世纪“制造业革命”中扮演的角色与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可谓如出一辙。为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工作效能,郭台铭很快发现他必须为员工提供从吃穿住用到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全方位福利,以便将竞争对手挤出中国市场。而正如福特当年发明汽车生产线一样,郭台铭在富士康建立了全套计算机设备生产线,从而使客户仅需简单的组装就能令产品成型,这一发明创造最终令计算机装配得以轻松完成。

未来业绩增长点及股价走势

  随着危机逐渐消散,急于寻求业绩增长的郭台铭把目光瞄准到年产2亿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如今富士康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占比达4%,并有望在明年达到11%。而富士康拓展业务的重中之重就是不能过分倚赖低成本低技能的劳动力。

  如今富士康共雇佣了5万精密工具制造者,包括一支2000多人的模具设计制造团队。这些技术工人得以使其产品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产品推陈出新速度极快的手机生产方面,富士康的技术队伍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新产品。

  2010年9月,彭博通讯社采访郭台铭时,他表示,iPhones及iPads的需求,未能抵销电脑销售放缓,将长期增长率目标减半至15%。该公司过去十多年来一直将这个目标设定在30%。10月份,来自富士康的消息称,该公司将全面调薪,其中深圳地区的生产线工人每月底薪可调至2000元人民币,调高工人的比例约占总数的85%。而富士康(02038.HK)的股票在2010年从年初的10港元跌至4.76港元。跌幅超过50%,到9月15,其港股股价仍未恢复元气,一直在6元以下徘徊。对此,香港华富嘉诺证券的股票分析师吴家顺认为:“如果是我,会减持2038。因为富士康虽然代工的产品线很长,订单很充足,但订单的价格早已锁定,有天花板;如果富士康又表示将为工人加薪,意味着成本增加,利润薄到几乎没有。股票又有何价值呢。”

  不过,大行摩根士丹利于9月15日宣布将富士康(02038.HK)评级,由“减持”,升至“与大市同步”,目标价由4元,上调至5.7元。上调评级,主要反映经上半年富士康重大亏损後,已市场足够降低市场期望。该行认为,进一步的失望是不可能再拖低股价。不过,长远而言,该行认为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的上升趋势,会令采购价值增长减速,令收入复苏减慢。除非富士康可以迅速解决这两个外部结构问题(客户内部采购VS外对外采购),以及内部(改善成本结构),但现时希望稳健转势是言之过早。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